人民网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夏晓伦)“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数据近日出炉,一组组数字清晰勾勒出‘两新’政策的显著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政策仿真实验室主任、研究员肖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的关键领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支撑。
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6.4万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税收收入增长0.7%,非税收入下降0.4%。肖宏伟认为,财政收入的结构性变化是观察经济质效的重要窗口,税收占比的稳步提升,印证了在政策引导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质量效益正在增强。
同时,主体税种的表现亮眼。国内增值税同比提升3.6%,较整体收入增幅高出3.1个百分点,这背后正是设备更新政策有力推动工商业、服务业活力增强,企业技术升级与生产效率提升的直接体现。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0.8%,增幅较上半年扩大2.7个百分点,显示在“两新”政策带动下,工业企业利润稳步回升,税基持续扩张。
肖宏伟表示,从行业税收结构看,政策导向作用凸显。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税收增长12%,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增长8.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长13.4%。高端制造与科技创新领域税收增长的强劲动能,恰是“两新”政策精准发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生动注脚。
“如果说财政收入是宏观成效的‘成绩单’,那么增值税发票数据则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精准呈现‘两新’政策在微观层面的渗透深度。”肖宏伟说。
数据显示,在设备更新领域,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9.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采购额增速达14%,信息传输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业采购额分别增长26.8%和32.5%,新质生产力领域投入呈现加速态势。
肖宏伟还表示,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在数据中充分迸发。企业数字化设备采购额增长18.6%,民营企业机械设备采购金额增长13%,高于国有及外资企业。互联网、智能无人飞行器等创新领域采购增速更是高达32.8%和70.5%,彰显政策对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则有效激活了消费市场潜力。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增长48.3%,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增长26.8%,家具、灯具零售业分别增长33.2%和17.2%。随着政策扩围至手机等数码产品,通信设备零售业增长19.9%,而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居产品制造业收入激增75%,实现了消费升级与政策红利的良性共振,将宏观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百姓生活的获得感。
财政支出的靠前发力,为“两新”政策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万亿元,同比增长3.1%,重点领域支出强度持续加大,体现了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鲜明导向。其中,科学技术支出7105亿元,增长6.5%,为企业科技创新与设备更新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节能环保支出3928亿元,增长8.8%,精准契合绿色发展理念,有力推动了清洁能源消费和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步发力,前三季度达7.5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各级财政持续加快债券资金使用,其中部分资金定向支持“两新”相关项目建设,通过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备更新和消费升级领域,为经济发展积蓄了更为充足和持久的后劲。
肖宏伟表示,财政数据的多维印证,彰显了“两新”政策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重要引擎的核心价值。从产业升级的税收信号到市场活力的微观数据,从创新投入的持续加码到绿色转型的加速推进,政策效能正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释放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在质的有效提升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