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科技出品
宇树科技发布其第四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H2,这款身高180厘米、体重70公斤的仿生机器人,在结构和运动性能上实现了跨越式升级,搭载了仿生人脸系统,开始迈向“拟人化”阶段。
芭蕾舞与中国功夫等复杂动作,其协调性、自由度控制、动态稳定性也接近国际领先水平,H2产品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

01
从H1到H2,技术形态的变化
宇树H2的技术升级,最直观的变化来自其物理结构。与上一代H1相比,H2保持了180厘米身高,但体重从47公斤增加至70公斤,在结构强度、驱动系统和能源配置做了调整。

自由度的提升是最明显的,H2全身拥有31个自由度(DoF),较H1的19个提升超过60%,H2在姿态控制、动态平衡、动作过渡等方面具备更高的空间操作灵活性。
31个自由度主要分布在四肢与躯干——双臂各6个、双腿各7个、躯干3个,另有两个特定功能关节用于动态重心控制。
高自由度设计是实现舞蹈、武术等复杂动作的基础,使机器人可以更自然地完成多维度关节联动动作,接近人类肌肉群的协同控制效果。

在运动系统上,H2可能采用了新型高功率密度电机与轻量化减速结构,保证力量输出并且减少能耗与惯性,可以在高速动作中保持平衡。
流畅的关节旋转和稳定的下盘支撑,确实在伺服控制算法与扭矩反馈控制上的显著进步,这些算法已能根据不同动作模式(如跳跃、旋转、拳击)实现即时动态调节,达到接近人类肌肉神经反馈系统的效果。
在结构布局上,H2采取了“宽肩窄腰”的设计思路,更接近人类形态,也为内部布局带来了挑战,电池组与主控板可能被集中布置于胸腔区域,极高的空间利用率与散热管理水平。
电源系统可能采用模块化电芯阵列,以平衡供能密度与安全性。外观与仿生设计。
H2首次引入仿生人脸,这是一个跨越工程与心理学的设计节点。仿生人脸不仅是审美问题,更关乎交互层的情绪识别与人机信任。尽管当前H2的面部表情尚未具备肌肉级动态,为未来情感交互机器人打下基础。
02
算法与感知的进阶:智能化驱动与人机融合
H2从演示视频来看,其完成的动作流畅自然,说明其控制系统具备较强的状态估计与实时调整能力。这背后依托的是宇树在动态平衡控制与传感系统融合方面的技术演进。
H2的协调性较H1有明显进步,控制系统中引入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多自由度姿态求解模块,通过高速计算预测下一步重心变化,实现柔顺而稳定的姿态过渡,在单脚支撑、踢腿和旋转动作中,机器人能即时调整身体重心并补偿姿态误差。
虽然官方未公布具体传感器型号,H2可能采用了多模态传感系统:包括陀螺仪、IMU、力矩传感器及视觉深度相机等。
陀螺仪与力矩传感器实现姿态闭环控制,视觉系统则可能用于环境判断与动作空间约束。
对于180cm、70kg的全尺寸机器人而言,感知与决策延迟是极为关键的指标,宇树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在低延迟响应方面取得进展。
在运动策略层,H2似乎采用了“动作单元”式编排逻辑,更接近“行为模块化控制”,即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学习多样的动作模式,随后在实际演示中进行动作组合与优化,可以提升机器人的自适应表现,让舞蹈、功夫等非标准化动作具备连续性。
机器人的步幅、摆臂和身体重心变化趋于一致,引入了“人类步态数据库”作为训练基准,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逼近人类运动节奏,在“仿人”层面实现了更高程度的拟真,尤其在服饰搭配与动态姿态结合后,整体观感极具沉浸感。
从系统协同角度看,H2的进化也反映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体系化成熟。以往人形机器人的瓶颈多在“算法碎片化”与“能量供给效率低”,而H2的结构紧凑、响应流畅,在多模态系统耦合、结构优化设计与AI算法一体化上均已具备完整能力。
H2当前的核心用户依然集中在教育开发与个人租赁市场。这两类群体对机器人“情绪价值”的需求极高——教育场景需要拟人化互动以提升学习沉浸感,租赁与展示市场则追求视觉冲击与品牌象征。
H2具备“人脸+流畅动作”的双重卖点,可为这些市场提供情感共鸣的基础。H2的运动与平衡性能,意味着其具备在半结构化环境中执行复杂任务的潜力。
例如在工业巡检、特种作业、医疗辅助或公共展示等领域,可以承担高精度的重复性操作,或进行情绪化的表演与陪伴任务。
小结
H2的面世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算法与动力系统的融合,仿生外观与情感设计的尝试,H2有种“仿生人”的感觉了。
原文标题 : 能跳街舞的宇树H2人形机器人,有哪些技术上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