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处于爆发前夕的未来产业,既可能对社会生产形成颠覆,也为科创投资带来了无限机遇。10月20日下午,在“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上海国际活动周2025” 科技金融专场论坛上,以“新质生产力行业支持科创投资”为主题,与会专家分享了几大未来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与创投的联动实践思考。
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金融市场发展处副处长杨卓群出席论坛。协会副会长、科技金融专业委员会联席主任委员,上海股交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军,协会党的工作小组组长、秘书长韩康,浙江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金融科技研究院创始院长,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主任委员贲圣林,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秘书长胡力荣出席论坛。上海股交中心副总经理丁颖芳主持论坛。
建立与未来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方式
何为未来产业?上海市无线电监测站站长居欣珏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未来产业的技术和市场都尚未成熟,但面向未来需求,代表了人类的突破意愿。未来产业一旦技术成熟,会形成效益产出的爆发力,并且形成对传统技术路线的颠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变革性影响。
根据工信部“十四五”以来的谋划,未来产业主要包括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
居欣珏认为,未来产业是国家战略的关键点、国际博弈的制高点,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也是上海发展的核爆点。目前,上海以政策支持引领未来产业方向,着力打造生态并培育企业。居欣珏建议,加强上海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融合,建立与未来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方式,发挥综合优势创新投资模式。
通过研究全球科学技术史,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生物学博士张广旭指出,技术形态与金融形态正在融合。早期的产业技术形态与金融技术形态差异较大,而进入智能化时代后,两者越来越一致。算法、算力、数据等核心要素,在科技、产业、金融场景的技术基础具有一致性。
未来产业精彩纷呈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沈涛介绍,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呈产业化、商业化、规模化的特点,重点在于探索可落地的商业模式。打造上海人工智能的商业闭环,可类比“盆景—风景—风景区—连锁风景区”的关系,规模推广,示范可行。同时,构建最低AI综合创业成本,打造“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发展研究部长刘林发分享了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2nm的工艺制程已经在发达国家试产,对比上海上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英伟达的研发投入强度,刘林发建议政策与资本支持加快加大集成电路业的研发投入。
在空天激光通信领域,上海麦锴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孵化企业)总经理郭颖介绍,上一代压电陶瓷快反镜体积质量大、难批量生产、成本又高,且被欧美“卡脖子”,为应对未来大规模卫星组网需求,我国亟需新一代自主可控快反镜技术。而我国已实现基于MEMS(微机电)技术的快反镜产品技术突破,具有小型化、高可靠、高性价比的绝对领先优势。
未来产业的精彩纷呈,也带了创投企业的欣欣向荣。上海市创业投资行业协会秘书长颜国彬介绍,目前上海市创业投资的热门领域仍以半导体、生物医药、软件产业等硬科技为主,投资对象偏重中小企业和初创科技型企业,所投项目持股时间明显延长,持股7年以上的比例延续上升。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活跃度增加、资金流动性增强,创业投资环境持续升温,对经济社会贡献程度也在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