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抢到香港演唱会的门票了吗?”
10月9日至13日,香港老牌歌星林子祥与叶倩文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白头到老WE ARE ONE》世界巡回演唱会香港站,这是两人自1998年后时隔27年的首次合体演出。香港站的五场演出门票开卖即售罄,一票难求,但两位加起来年龄超过140岁的歌星未再加场。
最近两年,去香港看演唱会重新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某些热门演唱会场次甚至一票难求。越来越多的国际和本土艺人选择中国香港作为巡演的重要一站,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如叶倩文、林子祥、谢霆锋、郭富城等香港本土的实力派歌手的演出,还能追到如Coldplay、Olivia Rodrigo、One Republic等国际顶流艺人的亚洲站巡演。
“香港演唱会产业的核心优势是其数十年积累的、难以复制的‘软实力’,即一种近乎苛刻的行业标准、深厚的观众基础以及顶尖的专业人才库,”曾经从佛山多次前往香港看演唱会的Sunny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只是叶倩文与林子祥与此次演唱会,她还在香港看过梁静茹、郑秀文、李克勤、郭富城、蔡依林、陈洁仪等著名华语歌手的演出,可谓一个专业的演唱会观众。
除了知名华语歌手,许多国际艺人也将中国香港作为在亚洲巡演的首选。许多从内地前往香港观看演唱会的观众,也是看中了香港演唱会的国际化优势。
发展“演唱会经济”已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香港持续火爆的演唱会市场,既是其流行文化“软实力”的活力见证,也为本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增益。
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香港共举办了超过285场涉及过万名观众的大型演唱会,吸引了超过390万观众,其中旅客超过140万,为香港带来了约34亿港元的消费额。
香港演唱会经济新地标
香港演唱会产业的辉煌,始于1983年红磡体育馆的落成。作为首个为大型演出量身定制的顶级场馆,红馆的“四面台”设计彻底重塑了歌手与观众的互动模式,座位规模有12000个,在香港娱乐业群星璀璨的时代,红馆曾创造过连开数十场演唱会的商业奇迹。
自那时起,红馆不再只是一个场地,而俨然成为华语乐坛的“圣地”:能否在红馆开唱、能开多少场,成为衡量歌手人气与实力的终极标尺。许冠杰、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等巨星在此竞相刷新纪录,将香港流行文化推向巅峰,也奠定了演唱会作为一项庞大产业的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一套成熟的制作流程与专业人才体系在此过程中成型。从舞台机械、音响工程到现场乐手、和音、导演,香港积累了一批经验丰富、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顶尖幕后团队。这使香港演唱会不仅以明星魅力取胜,更以超高的制作水准和稳定的现场发挥著称,成为行业品质的金字招牌。
Sunny坦言,自己多次前往香港观看演唱会,而不是其他城市,正是因为在香港举办的演唱会代表了整个华语乐坛顶尖的现场音乐标准、专业人才和工业体系。例如,演唱会现场的协作、节奏把控、灯光配合的经验,需要长期积累,并非单靠资金投入就能迅速建成。香港在这方面是最顶尖的典范。
今年3月1日,启德体育园正式启用。启德体育园是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体育基建项目。其主场馆设计可容纳约5万名观众,并配有可开合的上盖,园内的室内体艺馆则可容纳约1万名观众,这不仅可以解决红馆等传统场馆“一票难求”的困境,更让承接国际巨星的大型巡演成为可能,显著提升了香港承接超大型演出的能力。
随着启德体育园的启用,中国香港已成为一个蓬勃的亚洲现场音乐新圣地。今年3月以来,多个国际和亚洲知名乐队及歌手,如英国知名乐队Coldplay、林俊杰、邓紫棋、谢霆锋,已在启德主场馆和启德体艺馆举行了超过15场大型演唱会。
数据显示,在启德体育园举办过的演唱会中,有超过五成的观众来自内地和海外。
今年曾在启德体育园观看五月天25周年演唱会的Vivian认为,启德体育园主场有可关闭的顶盖和空调,最大程度避免了演唱会日晒雨淋的苦恼,且场馆可容纳入场人数更多,甚至间接把“黄牛票”价格打了下来。
“我从红馆、迪士尼停车场、中环海滨空间追五月天的演唱会,最后到了启德体育园。前两次的场馆都是在暴雨中看完,手都泡发了。这一路上,五月天乐队也走到了更好更舒服的场地,有种和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故事的感觉。”Vivian对记者表示。
此外,启德体育园地处香港轨道交通的枢纽位置,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外地来香港的观众。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梁尧忠对记者表示:“如果你仔细看启德体育园的交通网络,就会发现启德地铁站和宋王台地铁站连接着观塘线,而观塘线的其中一站是柯士甸地铁站,旁边就是西九龙高铁站。如此,演唱会能通过香港的交通网络间接吸引大湾区内地城市、甚至高铁连接的其他内地城市的观众来港看演出。”
“香港作为亚洲的航空枢纽,拥有世界级的机场。理论上,如果亚太地区的人想看顶级巨星的演唱会,他们可以很容易来到香港。而且,香港好玩的地方也很多,还可以联动大湾区内地九市的文旅资源。”香港立法会议员江玉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目前,香港主要举办演唱会的场馆包括启德体育园主场馆和启德体艺馆、亚洲国际博览馆、红磡香港体育馆(红馆)、伊利沙伯体育馆。
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启德体育园观众入场人数达59万人次;亚洲国际博览馆观众入场人数达221,000人次;而红馆则超27万人次。
“演唱会夜缤纷”:优化文旅体验
然而,要真正把演唱会带来的这波流量转化为真正促进香港经济发展的因素,许多细节还需要打磨。
以演唱会结束时间为例,香港近年来的演唱会散场大多在晚上8时到10时,很多观众会感觉仍未尽兴。
江玉欢认为,目前香港演唱会结束时间过早,香港需要打造更完整的演唱会体验以带动周边消费:“在香港,很多人看完演唱会就直接搭车离开了。我们的演唱会为了方便他们回去,往往结束得很早。如果我是主办方,我可能会申请到晚上11时30分才散场。观众可以提前走,但或许会错过很多精彩的散场活动和节目。如此一来,这座城市才有更多赚钱的机会。”
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1月至8月访港旅客总数达33,179,451人次,同比增长12.4%。其中,内地旅客人数为25,527,444人次,同比增长11.2%;过夜旅客人数为15,632,043人次,同比增长6.2%。过夜旅客不足访港旅客的1/2。
香港立法会议员周文港也建议,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可推出“演唱会夜缤纷”,即在演唱会完结后,在启德体育园青年运动场或尖沙咀星光大道举办美食和购物市集活动;这样不但可减轻演唱会散场后的交通压力,尤其是过境列车的压力,也可提供诱因“留下”这批现成旅客过夜,有助香港重拾以往“不夜城”的风光。
事实上,除了在大型场馆内举办的传统演唱会外,香港也在努力探索举办文娱盛事的创新形式。比如,在中环海滨空间举行的内地歌手华晨宇“火星乐园”演唱会以及曾在西九龙文化区户外空间举办的格莱美歌王John Legend个人演唱会,都是“破圈”的案例。
江玉欢建议,香港可以打破在固定场馆举办活动的传统思维定式,灵活利用特色城市空间,如浅水湾、圣约翰大教堂、黄大仙祠乃至维多利亚港中央举办演唱会、体育赛事等盛事,能将盛事活动与城市的独特气质无缝融合,创造出独一无二、引爆全城的体验。
她认为,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场馆”。“城市即舞台”理念下举办的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全球顶级明星和游客,更能带动酒店、消费等经济效益,塑造香港盛事之都的国际形象。
值得期待的是,香港接下来还将举办一系列大型演唱会,其中包括国际知名的韩国女团Blackpink演唱会、Clockenflap音乐与艺术节、张学友演唱会等,预计将延续香港的盛事活动热潮。
提升体验,留住观众
事实上,大型演唱会举办期间除了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周边酒店价格也会出现不小波动。
有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演唱会期间,香港酒店价格较平日上涨20%至50%。香港旅行社东主协会会长叶庆宁指出,以三星级酒店为例,平日房价仅需500至700港元一晚,大型活动期间往往会升至1500至1600元,而深圳同级别的酒店只需约500元。
针对这些问题,梁尧忠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应牵头推动与私营企业建立合作联盟,通过将演唱会等文化活动与酒店、餐饮等周边服务打包成一体化旅游产品,为游客打造无缝衔接的优质体验。
“如果我们能设计出这些产品,其实会让整体的旅程体验变得更好,也会让旅客觉得香港是一个真正为游客打造优质体验的旅游目的地。”梁尧忠对记者表示。
随着年轻群体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主力,文化消费尤其是演艺活动,正从一种休闲选择转变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刚需”。有数据显示,90后、00后已成为演艺消费主力军,他们更注重体验感和参与感,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在携程展演频道上,00后订单占比达30%。
对年轻的消费群体,演唱会产生的衍生品消费,如传统周边商品、IP联名与跨界合作产品等,是留住他们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今年在国际上爆火的Labubu玩偶,最初也是韩国女团Blackpink的主唱Lisa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收藏,再加上众多明星的“带货”一路走红。
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期间,周杰伦主理的品牌PHANTACI在香港启德AIRSIDE开设了为期18天的限定快闪店,并携手纽约传奇涂鸦艺术家STASH与帽饰领导品牌NEW ERA推出了三方联名系列,有效放大了演唱会的文化影响力与商业价值。
“当表演者和某些文创产品或IP进行合作,这会对吸引Z世代在表演活动的周边产品消费上起到正向效果。”梁尧忠表示。“演唱会官方可以尝试和本地IP或者国际性品牌进行合作,这样或能在年轻人的消费上获得更高的价值。”
多措并举打造“盛事之都”
2024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其中明确提出,要巩固香港成为国际文化盛事之都,举办及支持更多大型、多元和创新的文化艺术活动,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提供平台,同时促进盛事经济。
横向对比,亚洲有实力竞争“演唱会之都”、“盛事之都”的地方还有曾举办过Taylor Swift演唱会的新加坡和曼谷等城市。
去年,有报道指新加坡政府为美国乐坛天后Taylor Swift的6场演唱会提供200万至300万美元的补贴,使其成为东南亚唯一主办地。据估算,Taylor Swift巡回演唱会为当地带来最高5亿新加坡元(逾30亿港元)的旅游收入。
而泰国政府则着眼于通过举办大型国际音乐节来确立其区域娱乐中心的地位,今年已批准拨款20亿泰铢(约6200万美元)用于未来五年举办世界级电子音乐节Tomorrowland。
香港立法会议员杨永杰认为,考虑到更多东南亚城市为国际音乐节、节庆活动和大型体育赛事等世界级盛事提供免税优惠,挑战香港的地位,建议特区政府可研究下调盛事活动相关税项的可能性,并设立更多绿色通道,加快盛事活动的各项审批过程,借此提高本地的竞争力。
杨永杰也建议,粤港两地政府可以有序扩大一签多行至所有大湾区内地城市,做大做强盛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