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周逸斐)10月21日,以“汇生态之力筑零碳之基”为主题的第二届电力建设可持续发展(ESG)会议在北京召开。
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挑战不断增加,全球对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企业加强ESG信息披露逐渐成为国际共识。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周逸斐摄
现场多位与会嘉宾指出,当前ESG实践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于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纸面合规”和“选择性披露”无法真正驱动行业进步。为此,必须将ESG管理重心下沉到每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并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中,嵌入以“数据求真”为基础的精细化评价体系。
对于电力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会专家认为,要以可信数据链为核心,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ESG表现与风险管理。
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ESG专委会主任林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电力行业不仅是能源安全的“压舱石”,更是“双碳”目标落地的核心战场——从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到电网输配的智能化升级,再到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电力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ESG紧密相连。
林彬进一步指出,对电力行业来说,供应链是其“生命线”。供应链ESG表现深度影响整个电力行业的安全、声誉与长期竞争力,供应链风险一旦失控,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将会是企业自身的运营安全与品牌声誉,更有甚者还会拖累行业绿色转型的整体进程。
“而供应链作为全球经济的血脉与神经网络,其健康、稳定与可持续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竞争力与安全底线。一方面,它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成本,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另一方面,其内在的韧性则构成了抵御外部冲击、保障发展安全的重要屏障,关乎国家发展的主动权。由此可见供应链的重要性。”
林彬建议,电力企业应建立供应链ESG风险评估体系,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构建绿色、负责任的供应链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