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VR技术正在从锦上添花的展示工具转变成深入工业、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的刚需生产力。
10月20日,2025世界VR产业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江西南昌闭幕,本届大会以“VR让世界更精彩——VR+AI开启数智未来”为主题,聚焦“发布、研讨、对接、体验”四大核心环节举办主题论坛、产业推介等活动。
有行业人士表示:“未来不在远方,它已在眼前。在这个虚实交融的新纪元里,唯一的边界或许正是人类的想象力本身。”而AI与VR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产业格局,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深度变革的一股新生力量。
大批“硬核”科技亮相
含“新”量再创新高
《证券日报》记者在大会现场看到,AI眼镜实时传译、具身智能机器人化身AI礼仪,大模型智能客服24小时响应需求……这些创新体验让“虚拟”走进“现实”。
此次大会还展出了大批虚拟现实行业最新产品、技术。例如,随着OLED、Micro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不断成熟,VR头显的分辨率大幅提升,画面更加清晰、细腻。
在京东方展台,一款全球最高PPI的Real像素FastLCD显示技术产品尤为“吸睛”。该产品画面极为清晰细腻,虚拟人物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丝肌理都清晰可见,比在影院使用3D眼镜观看的效果还要震撼,让人不禁感叹科技的神奇。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技术刷新了液晶显示(LCD)行业的分辨率纪录,即将实现量产。据了解,该技术解决了VR显示纱窗问题,融合多种前沿技术,突破传统VR显示产品极限。
除了显示技术的不断突破,当前虚拟现实领域的追踪技术也在不断优化。例如,眼动追踪、手势追踪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大大提升了VR交互的自然性和便捷性,基于AI的智能追踪技术更是实现了更精准、实时的追踪效果,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流畅、沉浸式的体验。
在科大讯飞展区内,王先生正在与一台名叫“阿尔法蛋”的围棋机器人展开对决。人机对弈适配棋力、线上下棋机械臂落子、0基础到高段位系统课程、跟着考级标准学……大会期间,“能练又能教,下棋不伤眼”的阿尔法蛋围棋机器人凭借实力圈粉无数。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这种能下围棋的机器人,以前售价有十多万元,但现在我们通过软硬件一体化的创新,把它的售价降到了4999元。”
近年来,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成为全球虚拟现实市场的重要增长极,在硬件制造、内容开发和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在终端应用方面,芯片、微显示器、光波导等核心技术加快突破,AR眼镜等新产品供不应求,国内品牌也逐步形成了综合竞争力。在内容和软件方面,国产三维渲染引擎、开发工具链不断地优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内容创作,优质内容供给显著提升。行业应用方面,仿真实训等典型应用场景正加速落地,重点领域进入了多元化、规模化发展阶段。
AI+VR融合创新
共绘数智未来新蓝图
众所周知,AI是计算技术,VR是交互技术,二者深度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场景、新应用、新业态。南昌市小核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VR与AI深度绑定,AI的介入极大地促进了VR场景的应用,为VR技术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例如,AI的深度学习能力让VR内容生成更高效、交互更自然,VR的沉浸式体验则为AI提供了更贴近真实场景的应用载体。当前,“AI+VR”正在重塑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为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战略领域开辟了新赛道,产业链上下游公司正在大力实施“AI+”行动计划,探索“AI+VR”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共建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例如,中国移动依托沉浸内容AI生产平台,通过3D转码、空间特效、画面识别等技术,将西藏布达拉宫、广东醒狮等文化资产遗产转化为能够跨出地域、走向世界的沉浸内容,特别是和江西文旅合作,打造了江西首个自然景观数智文旅项目“江口美村烟雨元宇宙”,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面向未来,AI与VR的融合将向更深层次延伸、更广领域拓展。”多位与会专家表示,“未来要推动‘AI+VR’技术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需要聚焦‘AI+VR’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克算法与硬件协同难题,筑牢技术底座;另一方面要推动‘AI+VR’在工业数字孪生、医疗VR实训、文旅沉浸体验等场景落地,赋能千行百业;还要构筑产业生态,推动XR专利池建设运营,主导XR标准制定,培养复合型人才,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速构建协同创新、开放共赢的XR产业生态。”
当前,我国VR/AR/XR产业发展仍面临关键瓶颈。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虚拟现实专委会副秘书长胡春民表示,核心元器件对外依赖度仍较高,高端专用芯片等仍需突破;另外,跨领域生态协同不足,硬件与内容的适配效率、不同行业应用的标准化程度有待提升。
胡春民认为,要破解这些瓶颈,产业链上下游应通力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要发挥“链主”企业优势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带动中小微企业参与细分领域创新;要深化场景化应用探索,在数字文旅、远程医疗等领域打造可复制的标杆案例,降低行业应用门槛;要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协作,在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共赢的全球虚拟现实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