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10月21日,重庆市荣昌区举行新闻发布会,荣昌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廖传锦介绍了将于10月27日至11月2日举行荣昌区2025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周的相关情况。自2023年创新举办首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周”以来,荣昌用三年时间,将“民营经济是顶梁柱”的共识转化为一套系统性的实践方案。这一历程,不仅是服务理念与治理格局的迭代升级,更是一座城市与企业家群体同心协力、相互成就的生动注脚。

发布会现场
理念之变
从“政策扶持”到“来了就是一家人”
荣昌的三年变革,始于理念的重构。
发布会上,廖传锦多次提到“来了就是一家人”,这一理念被具象化为制度设计。
在荣昌,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被当作自己人。在区内民营经济重要会议中,民营企业家代表坐主席台、站“C”位,共同研究发展事项;企业之家成为政企沟通的连心桥;甚至民营经济人士培训被纳入全区干部教育体系,与党政干部一同研修。这种“身份认同”的建立,打破了传统政企间“管理与被管理”的二元关系,转向“共同成长”的生态共建。

荣昌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廖传锦
更深层次的变革体现在服务机制的闭环化上。荣昌构建了“日、周、月、季、年”服务体系,从“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即时响应,到区领导联系帮扶企业的常态化机制,三年来累计解决企业难题2000余个。政策红利亦从“被动申请”转向“主动赋能”,2023年以来,“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模式为企业兑现奖励补贴6亿元,减税降费累计超16亿元。这种将企业获得感置于核心的治理逻辑,让“一家人”从口号变为可感知的温度。
“企业家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荣昌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覃兴建表示,本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周期间,荣昌将通过开设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讲堂和专题座谈会,请来顶尖专家和智库,帮企业“强内功”。区领导将带头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大走访,面对面听意见、实打实解难题。同时,还会举办政银企融资对接会、金秋招聘月等活动,在资金、用工等关键环节给企业最及时的支持,在全区营造由“招商”向“宠商”,由管理企业向呵护企业转变的浓厚氛围。
机制之变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
理念绘就发展蓝图,机制则是将蓝图变为现实的桥与路。
荣昌通过持续擦亮“123456”营商环境品牌,构建起覆盖政务、市场、法治、社会四大领域的政策体系。例如,针对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荣昌构建了从科技型企业到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全链条培育路径。2023年以来,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8家、市级科技型企业827家,建成智能工厂4个、数字化车间53个。
在今年的活动周中,荣昌即将成立的“企业家联合会”,更是机制创新的缩影。这一平台旨在聚合全球荣商力量,链接全球荣商资源,打破地域壁垒,构建“分散经营、集中赋能”的荣商发展共同体。
区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赵敏介绍,联合会将围绕“服务、桥梁、赋能”三大方向展开。一是精准对接服务,围绕“1+3+1”传统产业与新兴赛道,组织“产业链供需对接会”,编制荣商资源清单与荣昌产业需求清单,每年促成10项以上链上合作项目。在揽订单、聚人才、融资金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实效支持。二是搭建政企沟通“连心桥”,构建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精准传递企业诉求与行业建议,助力政策制定更贴合产业实际,优化营商环境与创新生态。三是推动协同发展,促进企业间产业链协同、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通过荣商内联外引,可有效补强农牧高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提升“荣昌造”品牌竞争力,扩大产业集群规模。
目前,“企业家联合会”已有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50余名知名企业家报名加入,主要包括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地的荣昌籍企业家。
成效之变
从“数量积累”到“质量跃迁”
三年的系统性变革,催生了实质性成果。
截至2025年9月,荣昌民营经济主体突破7万户,工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规上民营工业总产值达238.54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结构之变:在荣昌近三年新招引的256个项目中,战新产业项目达113个,占比近半;10亿级项目达26个,民营经济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突围”。
这一跃迁的背后,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化。比如,荣昌通过“双倍增”计划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荣昌造”从传统农牧产品向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拓展。企业创新成果的“含新量”与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同步提升,累计培育的152家“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荣昌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核心力量。
三年来,荣昌以“活动周”为支点,年复一年固化制度、深化信任、优化生态。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耐心与久久为功的定力,正是民营企业家信心的根本来源。作为荣昌发展的顶梁柱、主力军,荣昌民营经济现已形成“78899”发展格局,即贡献了70%的科技创新成果、80%的GDP、80%的税收、90%的就业岗位和99%的市场经营主体。
正如廖传锦所言:“民营经济兴,则荣昌兴;民营企业强,则荣昌强。”
当前,荣昌正以民营经济为舟楫,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深水区。其经验表明,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不仅在于资源禀赋或政策红利,更在于能否与企业家同频共振、并肩拼搏。在“千年荣昌”与“新时代荣商”的双向奔赴中,荣昌持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更是一种关于城市与企业共生哲学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