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第三方机构DataEye剧查查发布《2025中国微短剧产业综合实力城市》(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5中国微短剧产业综合实力城市中,北京以91.7的指数值位居全国首位,广州则以80.6的指数值位居第7位。
报告称,广州的微短剧产业坐拥微信、映宇宙(美光盛世、快创)、魔方、蜜糖、时刻互动等头部企业。围绕微短剧发行的流量运营环节颇为突出,成为一大加分项。此外,“跟着粤语短剧打卡广州”话题在短视频平台拥有超过5000万播放量,是短视频平台“城市+短剧”第三高播放量的话题——广州打出微短剧+城市宣传+文旅消费的组合拳,是另一加分项。
在短剧出海方面,报告称,北京、深圳、杭州三地关联的微短剧出海App在今年1~9月预估收入总规模占全国的70%以上。据了解,深圳凭借近年来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视以及微短剧相关政策的扶持,逐渐成为大湾区短剧出海旗舰“样板”。深圳拥有全国TOP级的、完整的微短剧出海产业链。
另外,DataEye研究院表示,深圳正全力发力微短剧出海。其一,深圳加速AI+短剧发展:在AI内容创作方面助力微短剧、漫剧降本增效,推动微短剧出海。其二,打造产业聚集区:立足于科技赋能文化出海,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基础、空间规划布局、政策扶持优势、服务保障水平、示范带动效应等因素,选择科技研发能力强、出海服务健全的现有园区建设微短剧出海基地。其三是建设国家级微短剧出海平台:整合云上短片节、出海服务、AI技术平台、影视协拍、版权交易、线上园区、政务服务、虚拟资产、线上培训等版块资源,提供“一站式”微短剧产业服务。
在报告的最后,DataEye研究总结,微短剧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全国各城市差异化的生态布局。中国各城市凭借着自身的地域特色、产业基础或资源优势,在微短剧产业链中扮演着不同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具体而言,有些城市虽非内容创意的策源地,却可能是微短剧拍摄制作的重要承接地。它们凭借高性价比的制片成本、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或者成熟的影视配套服务,吸引大批剧组入驻,成为可靠的“幕后生产基地”。另一些城市则可能依托电商或物流优势,在发展“小程序短剧”和电商类短剧中找到发力点,将流量高效转化为商业收益。
此外,一些二三线城市正通过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打造数字文创园区等方式,吸引微短剧企业落户,逐步构建起从人才培训、技术支撑到内容分发的区域生态。它们或许不生产爆款,却为整个行业提供了稳定而广泛的中坚力量。微短剧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由“台前”的明星城市与“幕后”的支撑城市共同绘就的,每一座城市都有其可嵌入产业链的独特位置——它们共同织就了一张支撑中国微短剧持续成长的生态系统之网。
据介绍,上述报告由DataEye研究院基于2025年1~9月全国城市的国内微短剧产值(平台+制作维度)、海外微短剧产值、“微短剧+”文旅、微短剧拍摄基地、微短剧政策扶持、微短剧科创、“微短剧+”城市国内传播共七大维度综合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