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发布,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6条政策措施,聚力推动制造业数智化改造升级,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AI)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拥有丰富的工业应用场景与海量数据,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天然沃土。《方案》将“强化工业人工智能关键供给”置于首位,着力解决技术“有没有”的核心问题。
《方案》以“百行千模”为牵引,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机器人等重点行业,支持工业企业、人工智能企业培育一批适应制造业复杂任务环境、具备跨模态数据处理能力的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制一批质量检测、工艺优化、设备运维等场景专用小模型,对于符合条件的工业模型项目择优予以资金支持。同时,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支持工业企业、平台企业、数据服务企业建设高质量的行业通识和行业专识数据集,构建生产工艺参数、设备运行数据、质量检测报告、故障诊断记录、供应链信息等工业知识语料库,将工业领域数据集和工业知识语料库纳入重点项目支持范围。
“模型券”“算力券”“训力券”,“三券齐发”政策成为此次《方案》的最大亮点。《方案》鼓励地市设立“模型券”,支持企业购买工业模型服务;发挥省市合力,通过“算力券”“训力券”等政策工具,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资金支持,降低算力使用成本。一系列的支持工具尤其为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破解了“用不起、不会用”的难题,通过精准补贴激发企业智能化改造积极性,加速AI技术在生产场景的规模化渗透。
《方案》还进一步推动工业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破解企业“不敢转、不会转”的困境。《方案》提出,建立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诊断—改造—推广”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地市行”活动,编制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典型案例集。实施“人工智能+制造业”标杆建设行动,征集遴选和认定发布一批省级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标杆项目。推动数智化“链式改造”,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企业智能化升级。提速推进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6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为构建全链条支撑体系,《方案》提出广东将加快构建覆盖技术验证、平台创新、成果转化与要素保障的全链条支撑体系,让AI真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载体建设方面,推动深圳、东莞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推动广州、深圳等地市建设具身智能训练场体系,同时创建一批人工智能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将人工智能能力作为新设平台的重要参考。要素保障上,广东依托省市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发挥省级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引领作用,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应用的融资服务。用好产业人才专项政策,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复合型、实践型人工智能人才和队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