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治理体系持续完善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企业治理结构与股东权益保护机制正经历深刻变革。作为这一进程的见证者与推动者,紫顶股东服务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中小股东权益服务与公司治理能力提升。在紫顶股东服务创始合伙人唐淑薇看来,中国股东服务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弥合认知、提升信任的重要使命。
三大趋势推动治理升级
唐淑薇表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在公司治理与股东保护方面呈现出三方面积极变化:首先,以新“国九条”出台、新公司法实施为代表的监管体系系统升级,显著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质量与股东权利的法律保障;其次,上市公司在可持续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国有企业在ESG专项报告披露方面已实现高水平覆盖,预计今年将接近全面披露;最后,机构投资者的权利意识也在快速提升,越来越多本土投资机构开始积极行使表决权,甚至在关键议案中投出反对票,以制约可能损害公司长期价值的行为。
她认为,这三重变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公司治理生态进步的基础,也为紫顶这样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了发挥作用的空间。
在ESG投资和责任投资理念兴起的背景下,股东服务的内涵正在发生重要演变。唐淑薇分析称,在传统观念中,股东服务常被理解为服务控股股东或大股东,而紫顶则明确将服务对象定位于中小股东。
“股东服务的核心,是帮助中小股东在法律框架内有效行权,特别是用好投票权这一公司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唐淑薇表示。
从早期主要服务海外资产管理机构,到如今与越来越多国内投资机构建立合作,紫顶正见证着中国市场股东积极主义的初步兴起。
“我们只服务于事实和专业判断”
针对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股权结构所带来的治理挑战,唐淑薇坦言,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确实是中国公司治理的核心议题。
她表示,紫顶作为中立第三方,所有投票建议都基于一个根本原则:判断议案是否真正符合中小股东利益,是否有利于公司长期价值提升。“我们的研究报告不服务于任何特定股东群体,只服务于事实和专业判断。”唐淑薇说。
关于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治理水平的顾虑,唐淑薇认为,这很大程度上缘于市场发展阶段、股权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将成熟市场的标准简单套用于中国市场,难免会产生误读。
紫顶通过扎实的研究和日常沟通,向海外投资者解释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信息披露方面,某些看似“不透明”的情况,实则是因披露要求、语言障碍或信息获取渠道差异所致。
“我们致力于做市场认知的‘翻译者’和‘解释者’,帮助国际资本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唐淑薇表示。
为海外投资者打破信息壁垒
面对A股市场数千家上市公司、数万次股东大会的海量信息,紫顶开发了专门的数字平台,使投资者能够一站式追踪所持公司的会议议程、议案内容,并获取专业的投票建议。唐淑薇透露,该平台极大提高了客户行权的效率和精准度。
同时,AI翻译技术的进步也显著降低了海外投资者理解中文披露材料的门槛。“技术正在打破信息壁垒,让跨境投资变得更加顺畅。”唐淑薇表示。
对于计划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机构,唐淑薇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应深入了解中国法律和监管制度的最新发展,尤其是新公司法降低股东提案门槛等变化,为投资者行权提供了更多便利;其次,善用上市公司日益完善的公开信息披露,这些信息的质量和可及性已大幅提升;第三,关注上市公司特别是央国企日益活跃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主动参与沟通。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变得更加透明、规范,海外投资者对此应有充分信心。”唐淑薇总结道,而专业服务机构的价值,正是在这一进程中,为各类投资者搭建理解、信任和参与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