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HSSSHID.HK)下跌0.38%,该指数成分股中,荣昌生物与汇宇制药上涨超2%,康龙化成与贝达药业等4只上涨超1%,先声药业与浙江医药上涨近1%。国证生物医药指数(399441.SZ)下跌0.11%,该指数成分股中,荣昌生物上涨超2%,康龙化成与华兰疫苗上涨超1%。
相关ETF方面,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跌0.74%,成交额为1342.59万元,实时溢价率为0.02%。截至10月21日,该ETF最新流通份额为16.48亿份,最新流通规模为13.37亿元。
生物医药ETF(159859)震荡,成交额为3235.97万元,实时溢价率为0.09%。资金流向方面,截至10月21日,该ETF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额为2043.51万元。该ETF最新流通份额为72.65亿份,最新流通规模为30.95亿元。
消息面上,10月22日,信达生物宣布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新一代免疫肿瘤(IO)及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疗法开发。公司将获得12亿美元的首付款,公司亦有权获得合计最高可达102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本次合作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
10月21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由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2025医疗器械经济信息发布会”在合肥召开。会议指出,国家药监局将进一步完善法律标准体系,加大研发创新支持力度,提高审评审批质效,全方位筑牢医疗器械高水平安全底线,加快创新产品上市步伐,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日,北京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北京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58.3亿元,同比增长21.5%。分析人士认为,医疗器械海外市场空间是国内的数倍,越来越多医疗器械企业实现了国际业务高增长。国际化能力得到认可的公司,其估值也相应提升。
华福证券认为,中国创新药正在“量变引起质变”,看好创新药5~10年的产业趋势,BD出海、持续数据催化和新产品销售放量将依次推动创新药崛起。投资思路方面,建议关注既有BD兑现预期,也有商业化放量支撑的相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