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学校布局,可能将迎来新变化。
近日,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推动普通高中扩优提质,系统促进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这份《方案》看点不少。比如,明确要求高标准推进学校建设,高起点新建、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和完全中学;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完中和含高中的一贯制学校;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协同育人,聚焦STEM教育培育一批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一批科学高中……
在教育专家看来,《方案》既符合国家战略要求,也是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这份红头文件传递出一个新的信号:上海不仅要解决“学位够不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回答“高中教育将走向哪里”。
看点1:加大学位供给
扩优提质不是简单多建几所学校
《方案》明确,上海要建立高中学龄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科学规划普通高中学校布局。高标准推进学校建设,高起点新建、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和完全中学。挖潜扩能,加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
与此同时,推进高中分类协同发展。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根据国家和上海的战略要求,上海将高标准规划、新建一批科学高中或12年一贯制学校(或完全中学)。
谈及《方案》出台的背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徐士强表示,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方案》立足上海实际,同时对标国际趋势,注重高中高质量体系建设,努力激发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动力和改革活力。
在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虹看来,从建立高中学龄人口动态监测机制、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到新建一批学校,这些举措都意味着上海教育正在悄然转型,从“头部引领”转向“整体提质”。“扩优提质不是简单地多建几所学校,而是要让每所学校都变得更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更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看点2 建设科学高中
为拔尖人才早期培养建一个支点
更好顺应人口结构变化与科技发展趋势,高中教育也须直面新挑战。比如,校际之间仍存在差异,社会对创新人才的渴望程度更高。此次出台的《方案》也对此作出回应,要求支持综合实力较强、科学教育基础较好的普通高中,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科学教育前沿,深度整合学习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建设科学高中。
此外,《方案》还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提出要求。比如,要求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提升STEM教育水平。要求高中要推进素养导向教学改革,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开发前瞻性课程资源。再如,要常态化实施走班教学,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加强学科实践和探究性实验教学等。
“这份文件的出台,实际上是一次对未来教育形态的系统预备。”刘虹认为,《方案》提出建设一批科学高中,可被视为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的前置探索。科学高中的设立,不仅是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的一个分支,更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的重要支点。
在上海的教育布局中,科学高中将承担两个重要功能:一是把科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路径,让更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具备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二是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课程和研究项目,打通学生从兴趣萌芽到科研启蒙的成长链条。
看点3 教师能力提升
打造适应发展新常态的教师队伍
《方案》的另一看点是,要求打造适应高中发展新常态的教师队伍。着眼高中持续性入学高峰和师资队伍扩充的需求,加强研训资源建设,设立培养专项,重点提升新教师和骨干教师能力,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在“五个新城”,新晋参与流动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优先在新城内部流动。鼓励学区集团内教师交流,结合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优质高中建设等工作,统筹校长和教师流动,深化“组团式”帮扶。
在徐士强看来,《方案》的落地将为上海办好每一所高中、育好每一个学生,改革育人方式、深化素质教育,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高品质、创新型发展奠定基础,为形成与教育强国建设要求相匹配、与上海城市定位相适应的普通高中发展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