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想进清远鸡的产蛋车间?先冲澡、穿无菌服、过超声波雾化消毒——这套“堪比手术室”的“较真”流程,正是清远鸡“百亿产业”的成长注脚:2024年,清远鸡综合产值飙至111.96亿元,同比增长26.3%,跻身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百亿俱乐部”。
谁能想到,这只“岭南第一鸡”曾在上世纪90年代濒临灭绝:血统混杂、成活率仅50%、每只鸡年产蛋不足60枚。如今,它靠“基因锁码”实现5万套原种鸡保种,用“无菌养殖链”将成活率提至超96%,更带动8万人就业、1万户农户增收,从“濒危种”活成了“共富鸡”。
从育种实验室的基因测序,到养殖山岭的“月度体检”,再到上市前的80项药残检测——这场跨越20年的“鸡产业革命”,不仅锁住了清远鸡的鲜嫩风味,更解锁了广东地方特色农产品从“保种”到“爆产”的产业密码。
清晨的清远市清城区,雾气未散,天农集团的养殖山岭已是一片金黄涌动——漫山遍野的鸡,成群结队地在觅食,它们是驰名海外、被誉为“岭南第一鸡”的清远鸡。
2024年,清远鸡综合产值达111.96亿元,同比增长26.3%,跨越百亿产值大关,跻身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百亿俱乐部”。但鲜有人知,作为有着千年养殖历史的广东名鸡,清远鸡在上世纪90年代竟然濒临灭绝。
彼时,清远鸡处于一种无序的生产局面。部分生产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引种杂交、无序近亲繁殖,使清远鸡血源混杂、生长速度失控、整齐度参差,肉质风味锐减,纯种清远鸡濒临灭绝。
转折始于2005年:动物营养学博士(原温氏集团技术总监)张正芬与丈夫一道,以新成立的天农集团为依托,接手国家级清远麻鸡原种保种场,局面迎来关键逆转。
张正芬迅速组建育种专家团队,重建系谱档案、实施疫病净化、创新“家系闭锁+分子标记”选育技术,十年如一日地记录纯种清远鸡的性状指标,将鸡群成活率大幅抬升到96%~99%。
如今,天农保种场存栏规模已扩至5万套原种鸡,年提供祖代苗24万套、父母代苗200万套,年产清远鸡4000多万只,畅销全国20余省并直供港澳。与此同时,清远掀起一股养鸡致富的浪潮,带动8万人就业、1万户农户增收,濒危的清远麻鸡,已涅槃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共富鸡”。
基因锁种:保清远鸡纯正
走进天农集团的养殖山岭,只见清远鸡们个个外形大小一致,褐羽细脚、步伐轻盈。如此整齐划一的品相,是如何通过科学培养和保种技术实现的呢?
“这是团队20多年持续攻关的成果。”张正芬说,最初接手的清远鸡由于血统不纯,个头高矮不一、体型差异悬殊。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天农集团下决心引入前沿科技,组建了一支以技术专家为核心、由众多硕士和博士组成的科研队伍,全力投入育种升级。
在育种技术上,天农集团采用国际领先的基因筛选体系:先对种鸡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锁定纯种相关位点,再对体重、冠高、胫长、毛色等关键性状做精准标记。
天农集团中心实验室主任邱桂娴进一步解释:企业以“基因提纯”为核心,把外观、体型等表型数据与遗传参数、基因测序结果同步比对,对每一世代清远鸡实施“表型+分子”双重校验,定向锁定并保留目标基因。选种强度极高——公鸡只留约5%,母鸡留20%~30%,由此建成一条“肉眼初筛—仪器测量—基因验证”的精准筛选体系,确保纯种基因代代相传。如今,鸡群均匀度显著提升,个体大小几乎一致,正是这套严苛体系反复筛选的成果。
不过,把纯种基因锁定只是第一步。当年,整个清远鸡群深陷“多病低产”的泥潭,成活率更是低得惊人,迫切需要通过科学且系统的选育,全面提升鸡群的整体品质。
“在育种初期,我们接手的鸡群健康状况令人忧心:白血病阳性率居高不下,超过30%;白痢阳性率更是惊人,高达90%以上。鸡的成活率也极低,仅有50%~60%。此外,产蛋率也不容乐观,一年下来,每只鸡仅能产五六十枚蛋。”张正芬回忆道。面对如此严峻的困境,团队迅速采取行动,全面启动清远鸡疾病净化工作,坚决淘汰所有携带遗传性疾病的病鸡,并重新开展选育工作。
经过持续20年的不懈努力,天农集团成功剔除了众多遗传性致病基因,有效净化了鸡群,显著提升了其整体健康状况。如今,天农清远鸡的成活率已高达96%~99%。经过多年的精心选育,清远鸡的年产蛋量也从过去的年产五六十枚提升至年产约150枚,日产蛋率从之前的30%跃升至如今的80%以上。产蛋量的显著提升,为天农集团的养殖业务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鸡苗供应,有力地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天农集团的保种场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最初的3000多套原种鸡起步,到如今存栏5万套,年可提供祖代苗约24万套、父母代苗约200万套,为清远鸡的种源保护和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凭借这些保种成果与产业贡献,天农清远鸡不仅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其保种场也成为农业农村部唯一认定的“国家级清远麻鸡保种场”。
科技护养:育出健康“共富鸡”
想要踏入天农集团的产蛋场和孵化场,记者先被“请”进淋浴间彻底冲了个澡,再套上一次性无菌服。随后,还得经过超声波雾化消毒,确保无菌状态后,才被允许进入车间。
科学、严谨的养殖管理是保障清远鸡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而“产蛋”正是其中最上游也是最关键的节点。
在天农集团产蛋厂,每天清晨5:30,饲料线都会准时启动,匀速精准投喂全价饲料;传动带则同步清理鸡粪,保持舍内干燥清洁;此外,光照系统还会根据日龄自动调节亮度与时长,让鸡群始终处于最佳产蛋状态。
天农集团技术员姚炳浓还介绍,舍内装有环境控制系统,24小时盯着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负压。一旦数值偏高,湿帘与风机立即联动降温排风;数据跌破设定下限,加热板自动补温,确保鸡只始终处在舒适区。此外,环境控制系统每日定时进行消菌杀毒,全方位保障鸡群的健康生长。
种蛋一过关,就被送进孵化厂的“恒温太空舱”进行孵化。
天农集团孵化厂厂长陈锦彬按下按钮,孵化机立刻把温度锁定在±0.1,环控异常将自动报警、每日定时无菌消杀。雏鸡破壳后,将即刻进行激光无痛断喙与自动化疫苗注射,像流水线盖章一样利落,高效完成免疫。
“从种蛋到雏鸡,科技全程守护清远鸡的无菌化培育。”陈锦彬说,这背后是天农的教授博士团,年年更新免疫配方,只为让每只小鸡自带“免死金牌”。
小鸡满月后,就会被送到养殖山岭中放养。张正芬说:“动物和人一样,营养要恰到好处,还得经常锻炼。清远鸡天性爱飞爱跑,天农就为它们提供足够空间,养殖基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好山好水才能养好鸡。”
不过,虽说叫“放养”,但其实并不简单。养殖过程中,仍处处藏着“黑科技”。
一方面,天农集团动物营养研究所将专注研究鸡的营养需求,精准把控鸡每天的食物分量和营养。与此同时,中心实验室给每只鸡安排“月度体检”。在103天的生长周期里,每30天抽一次血,做抗原抗体分子检测,分离鉴定后实施“两白净化”,发现阳性立即淘汰,做到“早发现、早净化、早剔除”,确保鸡群健康。
科技护航将一直延续到产品上市。在血清学检测室,南财记者看到实验员正记录每份肉品和鸡蛋的药残数据。天农集团肉鸡和鸡蛋上市前针对食品安全执行“双检”制度:活禽出栏前、屠宰后将分别进行药物残留检测双保险,覆盖80余项常规及高风险药物,数据异常即预警,即时干预。检测—结果分析—即时干预,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上市产品安全无虞。
从育种、产蛋到养殖,天农集团用这套科学体系锁住清远鸡的优质基因,也锁住了食品品质与安全底线,为地方农业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