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东北城商行“模范生”宣布退市。10月21日,盛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11月20日从香港联交所退市。

公告披露,盛京银行已根据上市规则第6.12条向联交所作出退市申请,该申请已获联交所批准,须待H股要约成为无条件后方可作实,而该条件于本公告日期已获达成。
截至10月21日,已有22.41亿股H股接获H股要约的有效接纳,分别占独立H股股东所持H股、已发行H股、全部已发行股份的约99.69%、95.74%、25.48%;已有1.67亿股内资股接获内资股要约的有效接纳,分别占独立内资股股东所持内资股、已发行内资股、全部已发行股份的约5.11%、2.59%、1.9%。也就是说,盛京银行退市条件已然达成。
根据公告,盛京银行H股将于2025年11月20日(星期四)下午四时正于联交所退市。现时预期H股于联交所的最后交易日将为2025年11月13日(星期四)。倘有变动,盛京银行将以公告形式知会H股股东有关H股的最后买卖日期及退市将会生效的日期。
南都湾财社注意到,8月26日,盛京金控首次抛出要约方案,拟以1.32港元/股收购全部H股、1.2元/股收购内资股(不含自有股份),合计斥资约66.52亿元。9月12日,盛京金控宣布提价:H 股要约价升至1.6港元/股(溢价率达40.35%),内资股升至1.45元/股,总对价增至83.44亿元。对于上调要约价格的原因,盛京银行在9月的公告中表示,上调要约价格是为了“就股东接纳提供更大财务激励,提升本次要约的成功概率”。
为何要计划从港股退市?盛京银行在8月发布的公告中表示,此次要约有两大理由:一是可为股东提供更好的投资变现机会。从2025年开始到公告发布前H股最后一个交易日(2025年8月14日),恒生指数上涨30.05%,恒生内地银行指数也上涨28.39%,但同期盛京银行的股价却下跌4.20%。此次要约收购价相较于停牌前市价有大幅溢价,如得以实施,将为所有股东(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士除外)提供难得的机会,从而变现其持有的投资。
二是通过要约实现H股退市,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盛京银行H股的成交量于截至最后交易日的90个交易日、180个交易日及360个交易日内的平均每日H股成交量分别仅占已发行H股总数的约0.0025%、0.0345%及0.0196%。较低成交量导致盛京银行从股权市场有效融资的能力极为有限,目前的上市地位不再能为银行经营提供切实可行的融资渠道。
官网显示,盛京银行前身为沈阳市商业银行,2007年更名,2014年12月登陆港交所,目前在东北、京津冀、长三角等地设有18家分行,下辖200余家经营机构,2024年末总资产达1.12万亿元(同比增长4%),曾是东三省的“模范生”。
从经营数据看,盛京银行近年业绩持续下滑。年报显示,盛京银行营收从2019年峰值210.02亿元降至2024年的85.77亿元;净利润从2017年峰值75.80亿元大幅缩水,2020年、2021年同比降幅分别达77.88%、66.61%,2024年其净利润为6.21亿元,同比下降15.21%。2025年上半年,盛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3.26亿元,同比下降5.1%;实现归母净利润4.94亿元,同比下降14.4%。
从股权结构看,截至2025年8月26日,盛京银行内资股前五大股东为:盛京金控(持股比例20.79%)、沈阳恒信(持股比例5.46%)、沈阳市和平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84%)、沈阳高新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84%)、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