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源精电”,688337.SH)近日动作频频。一方面是公司6位股东限售股份解禁,另一方面则对外发布公告称,已在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普源精电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电子测量仪器公司,今年上半年却遭遇业绩亏损。一方面业绩成长性并不显著,另一方面高企的费用则在不断吞噬利润。如今,普源精电在手握大量现金资源的情况下,其赴港上市募资的必要性也受到外界关注。
限售股解禁
普源精电近期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称,公司于10月9日上市首发限售股份约1.18亿股,占公司股本总数的61.01%,全部来自6名股东,分别为苏州普源精电投资有限公司(持股32.94%)、李维森(8.02%)、王铁军(8.02%)、王悦(5.93%)、苏州锐格合众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3.05%)、苏州锐进合众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3.05%)。
普源精电于2022年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后总股本约为1.21亿股,其中有限售条件流动股约为0.96亿股,占总股本的79.09%,无限售流通股约为0.25亿股,占总股本的20.91%。
9月30日,公司对外发布《关于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递交H股发行及上市的申请并刊发申请资料的公告》称,公司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和有关材料。
事实上,自2022年其IPO以来,普源精电相继进行三次定增。其IPO发行价为60.88元,三次定增分别为54.71元、35.50元和23.08元,分别净募资约为16.66亿元、2.87亿元、2.52亿元、0.44亿元,累计达22.49亿元。
据了解,普源精电成立于2000年,为电子测量仪器公司,主要设计、开发、制造并交付全面电子测量仪器及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普源精电是中国最大的电子测量仪器供货商,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且唯一一家成功将搭载自研ASIC的数字示波器商用化的公司。
赴港上市
不过,也正是此次赴港上市,引发了外界对其再次募资合理性和成长性的质疑。
关于此次赴港上市,普源精电拟将募集的资金投往这些方向:在未来五年用于提升研发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及迭代;将于未来五年用于扩充整体产能及提升产品线的自动化;将于未来五年分配作策略性投资及收购,以实现长期增长目标;将于未来五年分配用于加强全球销售、市场推广及服务网络;将拨作补充营运资金及作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普源精电营业总收入约为3.55亿元,同比增长15.57%;总成本为3.75亿元,同比增长约12.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11亿元,同比增长42.32%。
记者注意到,吞噬其利润的并非营业成本,而是费用。今年上半年,其营业成本为1.58亿元,同比增长约18.97%。其销售费用为0.58亿元,同比增长约6.46%;管理费用为0.50亿元,同比增长5.32%;研发费用为1.08亿元,同比增长23.22%;财务费用为-582.89万元,同比下降167.63%。这意味着其今年上半年4项费用合计达2.11亿元,同比增长约6.05%,已经超过其营业成本。其销售毛利率为55.39%,而净利率仅为4.57%,扣非后净利率则为-2.97%。
而回顾其近3年的财务数据,普源精电总收入在6亿—7亿元之间,虽然2023—2024年其总成本略低于总收入,但费用高企的趋势并未改变。
截至今年上半年,普源精电资产总计达37.94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25.92亿元,非流动资产合计为12.01亿元。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为3.2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高达17.88亿元(全部为可转让大额存单),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1.50亿元,存货2.93亿元。此外,其负债合计为6.80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1.13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17.93%。
从现金流来看,上半年,其投资现金流流入总计为3.93亿元,主要是来自收回投资3.84亿元,投资现金流流出总计为4.63亿元,主要流向投资支付的现金4.31亿元。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0.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