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商业大数据服务商企查查正式向上交所递交IPO申请,并披露其招股计划称,公司拟募资15亿元用于研发。

来源:企查查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企查查业绩表现不俗,毛利率更是在最近达到了90.74%。然而,光鲜数据的背后,企查查正面临行业竞争加剧以及付费客户数量减少等隐忧。如何在AI带来的业态变局中站稳脚跟,企查查的后续动作仍值得期待。
就相关问题,南都·湾财社记者向企查查方面致函询问,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暂时没有更多的信息可以提供。
毛利率高达90%
C端用户付费意愿降低
2014年,我国开始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此后的一系列政策催生了一批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公司,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等都在其列。企查查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从 2014 年设立至今,深耕商业大数据服务行业超过十年,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在商业大数据服务行业中,企查查无疑是有先发优势的。根据灼识咨询发布的《中国商业大数据服务行业蓝皮书》及QuestMobile数据,2023年度,在我国企业信息类的通用商业大数据服务商中,企查查的市场份额、移动端活跃用户数排名第二,移动端应用商店下载量第一。
财务数据方面,报告期(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下同)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18亿元、6.18亿元、7.08亿元和3.75亿元,其中2023年、2024年营收的增速分别达到了19%和14%。
而企查查的毛利率更显得惊艳。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各期,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87.24%、88.51%、88.81%和 90.74%。这一数据堪比茅台,且仍在逐渐上升。

来源:企查查
业绩节节攀升的背后,企查查的基本盘即是海量客户支撑起的规模效应。根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企查查C端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51%、78.89%、76.87%和76.11%。这意味着,企查查大部分收入都来自C端用户,不过其占比却在近年来有比较明显的下滑。
C端收入减少的同时,愿为企查查付费的用户比例则在降低。2022年到2024年,企查查的用户数量分别为8821.51万、11548.20万、13920.53万,付费用户占注册用户数量的比例为1.02%、0.73%、0.75%。
付费客户比例的降低或与企查查近年来的“涨价”不无关系。2022年9月,企查查VIP会员的价格从360元/年涨到了388元/年,在爱企查、启信宝、天眼查等一众平台中定价最高。而在“价格敏感”的商业大数据服务业,涨价带来的付费意愿降低是显著的,接下来的2023年到2024年度,企查查的新客户付费金额就从2.9亿元下滑至2.84亿元。
加速拓展B端业务
上市募集资金三分之一将用于AI研发
C端客户付费比例下降的同时,企查查开始尝试在B端加速拓展。而在B端,报告期内,数据接口业务对主营业务收入贡献的占比从6.82%提升到了8.34%。
相对C端业务,B端业务则有着更高的毛利率。根据招股书,B端数据接口服务的毛利率多能达到94%以上。不难看出,也正是近年来在B端的不断投入,拉高了企查查主营业务的整体毛利率。
尽管在B端的发力为企查查拓展了新的收入渠道,但在近年来AI崛起的大潮下,企查查在技术上的布局似乎慢上了半拍。
在研发费用上,据招股书披露,企查查仅2022年的研发费用率达到18.02%,此后,其研发费率便逐步下降,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17.45%、16.56%和16.05%。

来源:企查查
2024年,天眼查上线的“产业链风险预警”系统,已帮助某汽车集团提前识别37家高风险供应商。而企查查则是在今年3月接入了AI,彼时,企查查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推出“AI解读分析”功能,声称可提供“诊断+处方”式风险建议。
与此同时,外部竞争者也在涌入,2025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了免费的AI查企工具“88查”,与企查查、天眼查等不同,“88查”的交互方式为自然语言,目前已经上线PC端,并接入支付宝、微信小程序。尽管目前88查覆盖的企业有限,但用户可免费查询“某企业3年内违约概率”“法律诉讼”等深度信息。
企查查对于AI可能带来的行业格局重塑,显然也已有所察觉,并在为此积极准备。此次上市,其募集资金的三分之一都将主要用于AI研发。

来源:企查查
根据招股书,在预计募集的15亿元资金中,企查查计划将约5亿元用于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项目,即AI研发;其余10亿元则分别用于产品升级,包括C端4.58亿元、B端1.71亿元以及多维大数据库的3.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