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成交量创半年新高、沪深港通成交量创半年新高、新股市场融资额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随着中国投资机遇再次赢得全球投资者的关注,香港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韧性。
“今年以来,海外投资者参与新股认购的热情明显上涨。近期,来自欧美、中东和新兴市场的国际长线资金积极参与科创企业的新股发行,反映出国际市场对中国科技创新的高度关注与信心。”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10月22日在2025香港交易所中国机遇论坛上表示,外资回流的背后,反映出全球资产配置逻辑正在发生深刻转变。
今年,香港IPO融资额位列全球第一。陈翊庭表示,企业上市后的再融资发行活动也强劲增长。截至9月底,再融资总额高达4561亿港元,是同期新股市场募资金额的两倍以上,为在港上市公司提供了高效的融资渠道。
在国际投资人日益活跃于香港IPO市场的同时,今年A+H上市企业也表现突出,占前9个月新股总融资额的近一半,充分体现出内地与香港市场联动的强劲势头。
“我们近年来推出的上市政策改革,释放了香港资本市场的活力,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赴港上市融资,也使港股市场结构不断优化。”陈翊庭说,今年5月推出的“科企专线”,助力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更有效率地筹备来港上市,目前提交了上市申请的企业中有接近一半来自科技企业。
香港已成为亚洲领先的国际债券发行和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枢纽。近年来,随着香港持续扩大投资者基础及提升市场流动性,其对债券发行人和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执行董事叶志衡表示,集体投资计划总交易额达历史新高,销售激增76%至2.24万亿港元,货币市场基金的比例由2023年的76%进一步上升至2024年的80%。究其原因,在宏观经济持续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对风险较低且收益较稳定的集体投资计划需求仍然强劲;主要央行的降息步伐较预期缓慢,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对货币市场基金的兴趣。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在演讲时表示,香港可以突出“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的战略定位。在存量博弈格局下,世界可能出现不同标准和技术体系的并行与竞争,香港常常是多方都能接受的“中间地带”。香港可以利用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动中国绿色标准与不同国际标准的互认。在数据跨境流动、人工智能伦理等前沿领域,香港可以探索成为中外科技产业合作和数据交换的“沙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