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电信之后,近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两家基础电信企业先后获得工信部颁发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至此,三大运营商均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
今年8月,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10月,工信部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随着政策密集出台,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
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电信运营企业正围绕6G天地一体信息基础设施,从政策争取、技术攻关、商用推进等方面积极布局。业内判断,以手机直连卫星为切入点,卫星通信将与低空、航空、车联网等场景相互融合,形成多应用场景迸发的新市场。
大力推进“天地一体”
在向中国联通颁发经营许可时,工信部表示,我国卫星移动通信产业链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将有利于形成适度竞争、良性互动的市场格局,让卫星移动通信服务更好地触达普通用户。基础电信企业与卫星移动通信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的协同联动也将更加紧密,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移动表示,公司已面向全国开展北斗短信服务,此次获得卫星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标志着中国移动“北斗+天通”双星卫星通信正式迈入商业化运营新阶段,全面构建“天地一张网”智能通信新格局。
上述《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目标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1000万,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应用,进一步完善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
在中国移动研究院星地融合技术研究所所长邓伟看来,卫星互联网已成为国家空间安全的重要保障,天地一体是6G典型特征之一。“《指导意见》将促进卫星与地面融合发展,与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融赋能,激发卫星通信企业、电信运营商及广大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活力。”
邓伟向记者表示,《指导意见》的出台将推动手机直连等多类型业务发展,拓展应急、车联网、航空互联网、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从技术、市场、业务、场景等方面推动形成天地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加快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步伐,打造“天地一体”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战略新高地。
中国电信拥有4个卫星领域的全业务牌照,中国电信卫星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将持续扩大天通卫星优势,服务全网用户,推动卫星通信由专业领域向大众领域快速普及延伸。
上下游形成合力
产业链的成熟有赖于上下游形成合力。记者注意到,近日,卫星通信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动作频频,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的合作动向落地。
其中,通宇通讯发布了Macro WiFi产品,该产品能够打通卫星网络与地面通信的链路通道,实现与星链等卫星的互联,单个设备可实现两公里范围的网络覆盖,可容纳200名以上用户同时使用。
*ST铖昌重点布局的多通道多波束幅相多功能芯片,集成度高、功耗低、噪声系数优异,具备较强竞争力,已在新一代低轨卫星及地面配套设备中获得应用。
近日,海格通信与国电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全面开展芯片、模组、终端、天线系统及星载设备等关键领域的联合创新,共同打造覆盖“空天地海”的全域卫星物联网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卫星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积极打造星地融合创新应用,已突破卫星网络体制优化、芯片一体化小型化、天地一体融合运营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大众智能手机直连卫星双向语音通话与短信收发商用通信服务。
据了解,依托天通卫星系统能力,中国电信已形成覆盖芯片研发、终端制造、网络建设、应用开发、服务提供、市场拓展等全链条自主可控、健全完备的卫星移动通信产业合作生态和产品服务体系,在海渔运输、水利林业、科研勘探、户外探险、应急保障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与邓伟交流中,他特别谈到中国移动建立的星地深度融合组网(STCN)技术体系。据了解,该体系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为达成覆盖连续,提出“大尺度、高动态”智能异构组网方案和天地一体分布式自治网络;为实现干扰可控,提出星地融合频率共享技术;为实现资源统一管控,提出地面控制的卫星资源管控技术和星地资源统一调度算法。
中国移动提供的数据显示,以上这些体系化创新技术的成果成效,将使星地融合的天地一体网所需的卫星数量缩减至卫星独立组网的一半,并使单星成本下降10%。
卫星通信离不开终端支持,除了新上市明确支持卫星通信的各类终端以外,存量手机直连卫星也已处于从0到1的关键节点。据悉,中国移动正联合华为、中信科、银河航天研制存量手机直连卫星“齐域”基站样机,让存量手机跨越技术壁垒,共享星地一体服务。
直连应用有望率先破局
卫星通信主要应用方向为应急通信和补充覆盖,应急通信是指地面网络遭到自然灾害破坏或人为损坏时的应急通信保障,补充覆盖则是指对偏远山区、航空、海洋等地面网络覆盖盲区的有效补充。
当前,国内运营商推出了部分手机直连卫星的窄带业务,包括短消息业务和语音业务。基于高轨卫星的短消息业务已经在2024年11月正式商用,已有30万业务注册用户,26余款终端支持;基于高轨卫星的语音业务完成了技术验证,后续将进行网络改造并推动预商用。
邓伟告诉记者,中国移动租用了中星系列传统卫星和亚太6D高通量卫星资源,持续服务海洋宽带、应急救援等市场。联合产业伙伴开展数据采集、环境监测等卫星物联网业务。携手中国时空依托北斗和5G网络,发布北斗短信业务,累计发展用户超49万,在网终端数超1600万部,还在推进天通高轨卫星共享工作。
“中国电信已在全球率先实现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等星地融合创新通信服务。”中国电信卫星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手机直连卫星可以实现“不换卡、不换号”拨打天通卫星电话、发送天通卫星短信,在高原、雪山、荒漠等极端环境下或发生洪涝、地质灾害时保障关键语音与短信通信。
汽车直连卫星则能够实现使用车载大屏拨打天通卫星电话、发送天通卫星短信,天通卫星通信能力与车载系统设计融为一体,在无蜂窝网络环境下,支持车主一键连接天通卫星并拨打卫星eCall(Emergency Call)至车企道路救援中心,并通过卫星短信发送事发地位置信息,为后续救援锁定位置提供关键支撑;车辆事故可自动触发卫星eCall紧急呼叫系统,为车主提供及时、紧急救援。
中国电信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天通卫星的用户规模已超300万。华为、荣耀、小米、OPPO等7家手机厂商已累计推出37款具备直连卫星功能手机,累计销量超2400万台。中国电信还与比亚迪、吉利、赛力斯、奇瑞等多家车企达成合作,直连卫星上市车型已达7款,预计2025年年底直连卫星车型销量将突破10万台。
除了面向大众的To C直连服务外,业内判断,卫星运营还包括To B模式,即以太空算力和“星缆计划”为代表的企业级专属服务,更侧重算力调度与数据传输等高附加值需求。
在邓伟的描绘中,未来,卫星通信产业将形成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的图景,将形成卫星企业、地面运营商、民营企业等各方主体广泛参与的市场生态。在他看来,以手机直连卫星为切入点,与低空、航空、车联网等场景相互融合,将催生出多应用场景迸发的新市场。
“随着手机直连卫星功能逐渐成为手机标配,卫星通信有望像4G/5G一样普及,成为人们日常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无论身处山区、海上还是空中,用户均可享受无缝连接的通信体验。”上述中国电信卫星公司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