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市场近日上演“大变脸”。10月21日,伦敦黄金现货一度跌超6%;10月22日,截至记者发稿,沪金主力合约则大跌3.92%。
“黄金暴跌,是技术性抛售与市场情绪转变的共同结果。”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金价在前期大幅上涨后,本身存在强烈的获利了结需求。当价格跌破关键支撑位时,可能进一步触发了止损单交易,形成“闪崩”。同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出现缓和迹象,以及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小幅回调,削弱了黄金的短期避险吸引力,导致资金流出,放大了跌幅。
申万宏源研究金属行业主管郭中伟也持有类似观点。他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8月中旬以来,金价最高涨幅突破30%,阶段性涨速达到历史极值水平,其间除贸易摩擦、降息预期等基本面的变化外,还包括趋势配置资金的加速买入,频繁的大涨大跌是市场情绪达到极值的表现。“大跌的直接诱因是俄乌冲突谈判有进展,但背后更多是短期超涨所积累调整压力的大释放。”
汪毅认为,近期黄金出现频繁的大涨大跌,反映了市场在多空因素快速切换下的激烈博弈。一方面,全球央行购金、经济不确定性等长期利多因素为金价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任何关于地缘局势、美国经济数据或美联储政策的信号变化,都会引发多空力量的重新定价。这种在高位区的敏感博弈,使得金价对消息面格外敏感,波动加剧成为新常态。
不过,机构观点普遍认为,短期金价震荡调整是此前快速拔高、用空间换时间的结果。由于美元信用折价和全球避险资产不足的大逻辑并未扭转,黄金中长期向好逻辑未变。
“主导黄金趋势的核心逻辑并未改变,只是短期波动放大了。目前全球央行和私人的配置比例较历史高点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黄金在调整过后仍将恢复上行趋势。”郭中伟说。
汪毅也表示,短期来看,金价可能进入高位震荡阶段,以消化本次暴跌并等待新的方向性信号。中长期支撑黄金的根基并未动摇,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去美元化趋势依然存在。“因此,此次深度回调可视为对过热行情的风险释放,其长期逻辑是否延续将取决于全球宏观经济走向与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路径。”
对于当前有意配置黄金资产的投资者来说,汪毅认为采取定期、分批买入的策略或是更明智的选择,比如通过黄金积存计划或黄金ETF来平滑成本、规避择时风险。
“需要明确的是,黄金绝非稳赚不赔的买卖,其价格深受国际宏观形势与政策变动的影响,波动剧烈。此外,若持有实物金条,还需面对买卖价差大、变现不易的现实。因此,理性的做法是仅将黄金作为整体资产配置中的一部分,着眼于其长期保值功能,而并非进行短线的投机操作。”汪毅说。
郭中伟也表示,黄金行情虽长期向上,但也要提防短期的情绪过热。投资黄金要秉持长期配置的态度,在去全球化背景下,黄金可以很好地对冲组合波动风险,实物金、黄金ETF及优质黄金股都是比较好的配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