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2日消息(记者冯方)随着市场持续走高,个人养老金基金业绩全线回暖。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年内个人养老金基金收益几乎全线收红,年内平均回报率超过15%,较上半年末大幅提升。近日,证监会公布最新的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截至三季度末,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数量达到302只,较二季度新增8只。
个人养老金基金年内几乎全部实现正收益
从业绩表现来看,三季度个人养老金基金业绩全线回暖。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年内个人养老金基金收益几乎全线收红,299只产品收益为正。其中,天弘中证科创创业50ETF联接Y、易方达中证科创创业50ETF联接Y、鹏扬中证科创创业50ETF联接Y、华夏中证科创创业50ETF联接Y四只产品年内累计回报超过50%。从年内平均回报来看,截至三季度末,个人养老金基金年内平均回报为15.14%,较上半年末的3.08%大幅提升。
谈及个人养老金基金业绩回暖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估值修复行情,市场情绪逐步回暖,主要指数普遍上行。个人养老金基金主要投资于境内股债资产,其净值随之“水涨船高”,这是推动产品平均回报率明显提升的核心动力。与此同时,个人养老金制度配套政策持续完善,宏观层面稳增长、促改革的措施陆续出台,共同提振了市场的中长期信心。基本面向好的预期,为养老金基金在内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营造了有利的运行环境。
而与此同时,个人养老金基金在规模上也继续呈现强者恒强的特征,部分产品仍面临规模挑战。例如,华安积极养老目标五年持有混合发起式(FOF)尽管近一年累计回报超过29%,但成立以来规模持续在5000万下方徘徊。根据相关规定,该产品已于2025年9月29日进入清算程序。
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指出,规模困局本质是产品同质化与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叠加。对于公募基金公司而言,应对之道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产品设计,设置科学规模阈值,避免“小而美”陷阱;二是强化长期业绩展示,通过透明化运作建立信任锚点;三是构建差异化产品矩阵,覆盖“目标日期+目标风险”双主线。同时,需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长期持有+定期定投”理念,构建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8只产品新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
在业绩回暖的同时,近期,个人养老金基金迎来扩容。证监会近日公布的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显示,三季度新增的产品包括5只指数增强基金、2只FOF(基金中基金)、1只ETF联接基金。具体为以下8只:国泰海通中证5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天弘中证5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商沪深3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博道中证5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夏创业板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宏利沪深3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安信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FOF)、南方康乐养老目标日期204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FOF)。
对于本次新增产品的特点,田利辉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新增的产品以5只指数增强基金为主,覆盖中证500(中大盘)与沪深300(大盘)宽基指数,辅以2只FOF及1只ETF联接基金,其核心特点在于精准聚焦低波动、高稳定性指数,契合养老资金“稳健增值、长期持有”的本质属性。
田利辉进一步表示,中证500成分股多为细分行业龙头,兼具成长潜力与估值韧性;沪深300作为A股核心宽基,构成养老资产配置的“压舱石”,实现风险收益的最优平衡。
个人养老金制度于2022年4月推出,并自2022年11月25日起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启动实施,此后基金、理财、保险、储蓄四类产品陆续上新,首批入选的129只养老FOF均由存量养老FOF增设Y份额而来。2024年12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全面实施。
上述业内人士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2024年底以来,“指数Y”发展迅速。一方面,目前纳入目录的指数产品以宽基和红利产品为主,宽基指数汇聚市场的核心股票,具备较稳定的基本面和长期竞争力,而红利低波指数在编制上追求确定性和强调风险控制,理念都与养老投资所强调的长期性较为契合。另一方面,从成本角度考虑,指数型基金的管理费率普遍低于主动管理型产品,在跨越数十年的养老投资周期中,能节省成本、增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