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8日上午,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视频通话,双方同意尽快在马来西亚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11月1日关税生效前中美经贸关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叠加本周的重要会议有望释放稳市场稳预期的政策信号,A股和港股市场出现反弹,指数下行风险有限。不过,自6月23日A股市场上行至今,上证综指最大涨幅接近600点,盈利盘包括两融杠杆水平都有所加大,临近年末,部分资金产生止盈兑现需求,短期指数上行的空间需结合基本面和政策面综合判断。
稳增长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三季度,我国GDP为354500亿元,同比增长4.8%。不过,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支出角度来看,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56.6%、18.9%、24.5%,二季度分别为51.9%、25.0%和23.1%,消费、净出口的贡献上升,而投资的贡献下降。价格方面,受“反内卷”相关政策影响,三季度平减指数同比回落1.1%,降幅较二季度的1.3%边际收窄,但GDP平减指数已连续10个季度为负,表明有效需求仍显不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前三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对于我国这样超大体量的经济体而言,能够保持稳定发展殊为不易,在各种风险挑战交织的背景下更显可贵。尽管外部环境复杂演变,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压力,但我国经济“稳”的格局、“进”的势头、“韧”的特性没有改变。当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世界经贸增长面临重大挑战,国内一些领域结构性矛盾还在显现,企业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发展预期,不断增强内生增长动能,力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稳增长政策加码发力的必要性仍在。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本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10月17日财政部表示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本周重要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
风格切换尚待基本面确认
除了中美经贸磋商的进展,投资者还需关注本周召开的重要会议。一方面,需要关注“十五五”规划对科技领域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导向,其涉及的领域包括AI+、国产替代、深海科技、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创新药等领域;另一方面,尽管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反内卷”的表述较中央财经委会议更加缓和,但从7月23日中央财政首次支持发放养老消费补贴,到7月25日召开的国常会明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再到7月28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落地不难看出,相较于规模,政策面扩大内需的态度和决心更值得重视。如果本次会议在7月“反内卷”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供给和需求再平衡的结构性改革,加强社保及社会福利分配相关部署,那么将对提振消费动能、打破低物价负反馈、增强市场信心产生深远影响,A股也有望企稳回升。
从历史经验来看,四季度A股风格有重回大盘价值的规律。上周,以银行、煤炭为代表的红利板块以及白酒等顺周期板块逆势上涨,而TMT、电力设备等前期强势板块跌幅较大,投资者开始讨论市场风格是否就此切换。从基本面角度考虑,顺周期板块的全面反弹需要更多政策及基本面数据的配合。上周红利和部分顺周期风格的强势,以及TMT、电力设备等科技成长风格的弱势,更多是在中美关系不确定性较大背景下,市场因避险情绪升温而采取的防御措施,即部分浮盈盘在风险偏好受扰动的情况下进行止盈操作,同时部分资金流入基本面预期受损幅度较小的内需板块避险。短期而言,沪深两市成交额的回落以及资金在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锁定收益的举动,使得科技成长风格资金共识度的重新汇集需要时间,但由于目前科技成长板块的景气投资有效度依然较高、顺周期板块的全面反弹还需更多政策及基本面数据配合,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市场风格将呈现再平衡和轮动状态。
(作者单位:一德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