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东北部,白尼罗河蜿蜒北流,滋养着两岸的农田与人民,也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纷争与苦难。大河之畔的南苏丹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2011年1月,在西方外部势力的干预下,苏丹南部地区举行公投,决定脱离苏丹。同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宣告独立,成为非洲第54个国家、联合国第193个成员国。14年过去,南苏丹在脆弱与动荡中有所发展,同时饱受政治纷争、自然灾害、外部干预等各种挑战困扰。本报记者不久前再度踏上这片土地,感受当地艰难的发展历程。
基础设施及经济建设逐步恢复
汽车行驶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国际机场通往市区的道路上,两旁一些新建筑格外醒目,街头商贸活动展现的活力也让人印象深刻。即便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南苏丹政府仍完成或推进了一些关键的基础设施项目。目前,朱巴国际机场改造工程已经完成跑道的升级和现代化航站楼的建设,大大提升了运营能力。在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一些国家的支持下,南苏丹还启动了连接朱巴与周边重要城镇的道路重建项目,不少道路变得更加平整和现代化,便利了城乡贸易和人员往来。
中国山东高速集团承建的南苏丹中央银行总部新办公大楼,2024年7月8日落成并投入使用,现代化的设计与玻璃幕墙外观已成为当地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南苏丹国家报》评论说,作为南苏丹的新地标,中央银行总部大楼象征着发展与希望,“这不仅是金融活动中心,更代表着南苏丹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7月1日,中国援建的朱巴教学医院二期项目举行主体结构封顶仪式,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将见证南苏丹医疗健康事业向前迈进。
非洲开发银行202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南苏丹经济将逐步复苏,2025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4%。不少专家认为,这一乐观预测的前提条件是该国石油出口持续增加及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南苏丹总统基尔表示“大力推动经济多元化进程,努力探索多元发展之路”,强调“未来的增长点在于促进农业、矿业与基础设施建设”。为此,南苏丹政府启动了一项十年战略发展计划(2026—2036),旨在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努力建设一个稳定繁荣的国家。
92%人口仍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
“脚下富集的石油与滋养万物的白尼罗河,或将成为南苏丹通往富足与安宁的源泉。然而,这片饱经忧患的土地至今依然动荡不安。”“非洲新闻网”最近刊发的一篇报道认为,南苏丹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探明石油储量达47亿桶,并拥有丰富的稀有金属储藏,水资源也十分丰沛,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却被困于“资源诅咒”。眼下,该国石油收入占财政收入近九成,但全国没有一座炼油厂,输油管道需经苏丹领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2月发布的报告称,受石油出口下降和汇率贬值等影响,南苏丹2023年经济萎缩了5.8%,通胀率则居高不下。世界银行今年3月发布的《南苏丹经济监测报告》第七版表明,2024年南苏丹1100万人中至少有92%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即广大民众每天的生活消费不到2.15美元。
对于一个坐拥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而言,这一数据尤为刺眼。在朱巴,简陋的土坯房比比皆是,不少道路还是土路,街头至今没有红绿灯。记者入住的酒店里,一天要停好几次电,工作人员说“都习以为常了”。在朱巴的一个集市上,一名摊贩苦笑着对记者说,玉米面价格半年内又翻倍了,“很多人买不起最基本的食品,不少人流离失所。这里有丰富的资源,却无法养活自己。理想与现实有着巨大落差。”
南苏丹宣告独立的那天,记者曾在现场采访,当时朱巴街头彩旗飘扬,人们载歌载舞。一名怀里抱着婴儿的妇女兴奋地告诉记者,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期待生活从此翻开新的一页。然而,14年之后的这次采访,记者碰到的多数民众脸上很难浮现出当初的灿烂笑容。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的政治进程注定无法一蹴而就。目前该国国内各政治派别林立、冲突不断,上尼罗河州等地安全局势不稳。此外,邻国苏丹冲突延宕并持续外溢,武装人员跨境流动、轻小武器非法流散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南苏丹边境管控和国内安全造成巨大压力。2018年《重振和平协议》签署后,南苏丹联合政府几度濒临崩溃。2025年3月,该国第一副总统马沙尔被软禁,政治和解之路再蒙阴影。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2025年前9个月,已有1854名南苏丹平民死于各类冲突,较去年同期激增59%。今年,该国还遭遇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洪灾。
在朱巴郊外一处难民营,记者看到一个名叫玛利亚的母亲正给孩子们分食一碗混杂几片野菜叶的薄粥,她轻声地告诉记者:“这里的人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我们曾以为独立会带来富足的生活,如今看来这只是奢望。”在琼莱州的另一处难民营里,一名曾经在中学任教的老师对记者叹息:“我们以为独立是终点,没想到只是换了战场。”
“国家的最终命运还得掌握在自己手中”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认为,政治派别林立、族群冲突加剧、治理结构薄弱、国家认同缺失,以及公共资源管理失序与分配不公,已成为南苏丹持续动荡的深层次动因。
埃及亚历山大大学政治学教授哈伊利对记者表示,自独立伊始,南苏丹就难以摆脱被地缘政治裹挟的命运,“当初美国等西方国家竭力鼓动南苏丹独立,但当这个‘新生儿’开始蹒跚学步时,当初的‘助产士’甩袖子走人了。如今,南苏丹仍陷入动荡与穷困”。美国多次公开表达对南苏丹领导人“深感失望”,批评多方缺乏实现和平的政治意愿。哈伊利认为,南苏丹要想摆脱“政治棋盘”的命运,促进内部和解,提升治理能力,并努力将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是必须跨越的几道关卡,“一个国家的最终命运还得掌握在自己手中”。
非盟与联合国多次倡议南苏丹设立特别司法机制,以消弭历史积怨,促进不同部落媾和,推动民族和解,促进国家发展,但至今各派别的分歧与矛盾难消,和解进程一再拖延。南苏丹朱巴大学政治学者巴哈对记者表示,南苏丹的艰难发展历程表明,国家独立发展是一场自主探索与治理建设的漫长考验,“只有建立起相对稳定且包容的政治秩序,不同的政治派别摒弃前嫌,以国家大业为重,凝心聚力发展经济,并通过体制构建,将富集的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这片土地才会充满生机和希望。”
记者看到,在这一长期动荡的危险地带,中国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官兵日夜坚守,构筑起一道守护平民安全与区域稳定的生命屏障。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中国医疗队“白衣天使”们在日常诊疗中缓解当地民众病痛,更致力于提升南苏丹的医疗卫生水平。不少当地民众对记者感慨道,他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军人与医护人员的真诚友好,不会忘记中国朋友的无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