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3 10:52:00 股吧网页版
争做中国模拟芯片“破局者”,纳芯微走向全球市场
来源:新京报


K图 688052_0

  芯片产业持续发展,中国自主研发之路上百花齐放。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左右,仅模拟芯片企业就有数百家,而今十不存一。作为国产模拟芯片核心企业的纳芯微一骑当先,杀出重围,不仅在中国持续提升市场份额,还通过诸多测试,成为全球供应链企业,与一众中国优秀芯片企业正在改变行业格局。

  中国芯片企业如何由0到1,再由1到10000?近日,纳芯微副总裁姚迪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纳芯微“立足中国,走向世界”依托的是体系化的能力,目前企业已有部分的产能布局在海外,以可靠与高效为基点,为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提供领先的产品。

  精度、可靠性、响应效率,三大维度构建纳芯微“护城河”

  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的竞争,本质是“性能+信任”的双重比拼。国际巨头比如亚德诺半导体、德州仪器等凭借数十年技术积累,在精度控制、可靠性测试、客户响应上建立了深厚壁垒,前五大厂商垄断全球80%的市场份额。

  姚迪认为,纳芯微能从数百家国内企业中突围,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等领域头部企业的合作伙伴,核心是在精度、可靠性、响应效率三大维度构建了可与国际同行抗衡的“护城河”,打破了“中国芯片只能做中低端”的认知。

  精度是模拟芯片的“核心灵魂”,直接决定了电子系统的“感知能力”。姚迪以汽车“随车速增益”功能举例,模拟芯片需先感知车速、外界噪声等物理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系统后,再将“提升/降低音量”的指令传递给喇叭——这一过程中,信号转换的精度与灵敏度直接影响功能体验,“就像手碰到点燃的蜡烛会立刻收回,要是反应慢1秒,皮肤组织可能就被灼伤了”,模拟芯片对信号响应速度、灵敏度的要求极高。纳芯微深耕高精度技术,研发的芯片能精准完成物理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无论是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电压采集,还是工业设备的温度检测,都能满足客户对精度的严苛需求,这也是许多Tier 1在智能驾驶系统合作中选择纳芯微的关键原因之一。

  可靠性是模拟芯片的“生存底线”,尤其在汽车、工业等长生命周期场景中,容不得丝毫妥协。姚迪强调,汽车上的“大脑”(主芯片)可能只有1-2个,但模拟芯片数量从几百到上千不等,“只要其中一个模拟芯片出问题,整个系统就可能瘫痪”,且汽车使用周期通常为10年-20年,模拟芯片还需耐受发动机舱的高温、高频震动等恶劣环境。为此,纳芯微投入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资源来搭建可靠性管控体系:质量团队人数占比长期维持在8%-10%;生产环节中,与全球头部的晶圆厂和封测厂战略合作,从源头保障质量;同时派驻庞大的质量驻场团队和工程驻场团队,长期驻扎在代工厂,实时监控封胶、引脚引出等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质量。其车规级芯片通过严苛测试,在长期稳定性上表现优异,甚至部分产品故障率低于国际品牌,这也是顶尖晶圆厂选择与纳芯微深度合作的原因——毕竟,只有可靠的设计方案,才能充分发挥先进制造工艺的价值。

  响应效率是纳芯微乃至中国芯片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差异化优势”,中国企业具有海外巨头不具备的“速度”。姚迪对比国际巨头时提到,海外厂商开发一款新芯片,需先在全球范围内调研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等多地客户需求,找“最大公约数”,仅调研环节就需3-6个月,若需求冲突还可能搁置项目;而纳芯微能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快速定制开发。“比如车厂需要一款适配其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电源管理芯片,我们从需求对接、方案设计到样品交付,最快3个月就能完成”,远快于国际巨头1年以上的周期。

  这种敏捷性在汽车产业快速迭代中尤为重要,曾有海外客户生产线出现紧急需求,要求3天内补充10万颗芯片,纳芯微通过协调国内晶圆厂和封装厂,最终按时交付,让客户看到了交付灵活性,也为后续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

  从行业视角来看,中国模拟芯片的国产替代率不足20%,核心瓶颈就在于精度与可靠性难以突破国际标准。纳芯微为代表的中国芯片企业正通过三大维度的能力建设,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让全球客户看到“中国芯片”的实力:行业头部晶圆和封测厂与其开展战略合作,共享先进工艺资源;全球领先的Tier 1将其纳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开启多品类合作。

  这些认可,正是纳芯微“护城河”实力的最佳证明。

  供应链双布局:国内产能保根基,海外产能谋全球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经历“区域化+多元化”的重构浪潮。海外客户对供应链安全性要求愈发严格,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市场,却长期依赖进口。纳芯微的“国内+海外产能”双布局,正是对这一趋势的精准应对,既筑牢本土市场根基,又为全球化打开通道。

  国内产能是纳芯微的“基本盘”。姚迪介绍,公司大部分晶圆制造与封装测试产能均能在国内完成,与头部晶圆厂、封测厂深度合作,依托成熟工艺与质量体系,保障核心市场供应。在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稳定的本土供应链让其能快速响应国内客户需求,抢占市场份额,比如在国内工业领域,纳芯微已替代国际顶尖厂商,成为龙头变频器企业的主要供应商。

  海外产能是其“全球化跳板”。部分产能布局在海外,用以满足国际客户“双供应链”要求——即同时具备“纯中国供应链”和“海外供应链”,以应对地缘风险。纳芯微的海外产能,恰好满足了这一“门槛”要求,成为敲开国际供应链的关键——比如海外客户可能要求产品在欧洲本地或周边地区完成封装,以缩短交付周期、降低物流风险,纳芯微布局的海外产能和封装资源,能更好适配这类需求。

  这种双供应链布局并非静态配置,而是动态优化的战略选择。海外产能不仅支撑现有订单,也为未来市场扩展奠定基础。虽然海外封装成本高于国内,但纳芯微愿意承担这部分战略性成本,以突破“双循环供应链”的门槛。“没有海外供应链布局,就无法进入海外大客户的核心供应链”,姚迪强调。

  目前头部芯片企业均采用“多区域产能布局”策略,纳芯微的“双布局”模式既符合国家“双循环”战略,也顺应全球供应链多元化趋势,成为其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支撑。

  从0到1200人:依靠“体系化人才培养”,扛住高速增长考验

  芯片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模拟芯片设计依赖经验积累,高端人才缺口是国内企业普遍难题。纳芯微从2020年不足百人发展至如今近1200人,其中研发人员近六成,在高速扩张中仍保持高效运转。

  姚迪介绍,公司重视“自主培养+体系化管理”,建立从校园招聘到岗位成长的培养机制,通过系统化培训让新人快速成长。同时,公司推进组织、流程与IT一体化建设,使上千人团队在标准化流程中高效协作。为支撑海外业务,纳芯微还组建多元化的国际团队,吸纳来自欧洲、日韩等地的行业人才,提升全球化能力。

  姚迪表示,“过去十年,公司靠创始人的创业能力实现快速成长;未来五年、十年,要靠体系化能力实现长期发展。”

  纳芯微正通过稳定的人才结构和管理体系,为成为全球领先的模拟芯片企业夯实基础。

  文/白昊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