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网站10月22日披露,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河动力”)在北京证监局提交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作为国内发射次数最多、稳定成功率最高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星河动力加入上市梯队,标志着政策赋能下的中国商业航天资本化进程再提速。
成功发射次数占到
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的51.3%
成立于2018年的星河动力,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量产、高密度发射并实现商业化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其火箭成功发射次数占到了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次数的51.3%。
截至目前,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为27家客户将8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下国内民营火箭企业发射次数、服务客户数、发射卫星数、成功率等四项第一。
业内人士分析,航天产业最根本的评价标准是发射成功率,连续、稳定的发射能力是最核心的商业化门槛。星河动力的高成功率意味着它率先从“单一突破”走向“常态交付”,为客户提供了可预期的服务保障。
星河动力在短短几年间形成规模化发射能力,并跻身IPO梯队,关键在于其系统性优势突围。
政策与技术创新同频共振
当下民营商业航天火箭公司的发展路径及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发射服务稳定可靠、商业化落地获得更多订单收入、技术创新迈向新高度。
目前,星河动力已实现稳定可靠与商业化落地,其“谷神星一号”已成为国内首型从“试验型”进入真正批量化、商业化发展阶段的民营火箭。而“谷神星二号”与“智神星一号”两款中大型火箭首飞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计划于年内首飞。
我国商业航天正加速迈入规模化发展期,预计2025年将突破2.5万亿元,前景可期,但仍需持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近期资本市场多项针对科创型企业的政策落地,提升了资本市场对商业航天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打通其进入二级市场的关键环节,为商业航天企业注入信心。
沙利文研报认为,商业航天头部企业凭借其核心技术优势(如火箭可回收、卫星批量化制造、星座组网能力等)以及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如成功发射记录、重大订单签约等),可以绕过传统的盈利门槛,提前进入资本市场。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头部企业将发挥“灯塔效应”,在资本市场和大众投资人的监督下规范企业运营,带动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增强各类资本对商业航天产业的投资信心。
商业航天企业加速IPO
当前商业航天企业正加速IPO。除星河动力外,天兵科技、蓝箭航天、屹信航天等也均于年内启动上市辅导。
商业航天头部企业冲刺IPO背后,是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证监会6月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其中提出,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9月16日在公开论坛上透露,上交所已与多家商业航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企业开展预沟通,推动第五套标准扩围至相关行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