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恒烁股份的3名股东抛出减持计划,合计将最高减持公司总股本3%股份。股东的减持计划给公司股价带来了一定压力。
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发现,公司上市三年来,近两年半持续亏损。同时,即便公司所处的半导体行业景气较好,但公司营收仍下降,上半年营收增速位列可比公司末位。
三大股东集中减持,套现压力隐现
2025年10月22日晚间,科创板半导体企业恒烁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三大股东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总股本3%的股份。
根据公告,此次减持主体包括自然人股东董翔羽、有限合伙企业合肥中安庐阳创业投资基金(简称“中安庐阳”)及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天鹰合胜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天鹰合胜”)。三者减持原因均为“自身资金需求”。其中董翔羽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1.75%股份,中安庐阳与天鹰合胜分别计划减持0.69%和0.56%股份。
恒烁股份股东的减持计划给其股价带来压力。在公告发布次日,恒烁股份下跌4.11%。今年以来,恒烁股份的股价累计涨幅为36.97%。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3名股东均为恒烁股份早期投资方,减持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相对于公司IPO前的原始股东套现,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发现,公司的IPO募投项目进展却显得较为缓慢。
公司于2022年8月上市,IPO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3.45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2.1亿元,其中超募资金总额为4.56亿元。
公司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公司承诺投资项目投入共计2.98亿元,累计投入金额与承诺投入金额相差距4.56亿元。而超募资金中,其中1.37亿元用于归还银行贷款,2.73亿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可以发现,公司的IPO募集资金使用进度相对缓慢。公司上市近三年来,截至2025年6月,IPO资金的使用进度为39.5%。而公司2025 年半年度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对照表中的“本年度实现的效益”的一列中,公司的7个IPO项目均处于“不适用”状态,而这7个项目中,有3个已经发生变更。
那么 “本年度实现的效益”一列中显示为“不适用”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对此,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拨打了公司财报上的联系电话,其接听电话相关人士表示,填写“不适用”,是因为“没办法具体算(募投项目经济效益),因为募投项目产生的研发产品是每年都一直在出来,没办法去具体统计研发产品,我们就没有统计,所以写的不适用。”
上市三年多近两年半持续亏损行业景气向上公司营收却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恒烁股份主营NOR Flash存储芯片和MCU芯片研发设计,2022年8月登陆科创板。然而,上市的三年多时间里,近两年半持续亏损。
公司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6亿元、3.72亿元、1.7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9.41%、21.73%、-1.79%;公司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1.61亿元、-0.7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所在的半导体行业,2025年以来总体处于景气度上行区间。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逻辑半导体(如AI芯片、CPU)表现最为亮眼,市场规模同比提升37%;存储半导体(如DRAM、NAND Flash)受益于AI算力需求拉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0%。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中国集成电路累计产量2395亿块,同比增长8.7%;1~6月累计出口集成电路1678亿个,同比增长20.6%;出口金额905亿美元,同比增长18.9%。
然而,即便公司所在行业景气向上,但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反而同比下降1.79%,净利润也未能够实现扭亏。
而恒烁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速在可比公司中也处于垫底水平。同花顺数据显示,恒烁股份的可比公司包括普冉股份、峰岹科技、芯海科技、东芯股份、兆易创新、东微半导、中颖电子,这些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19%、32.84%、6.80%、28.81%、15.00%、46.79%、-0.20%。
那么,在行业景气的背景下,公司上半年业绩为何表现不佳呢?对此,恒烁股份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维持原有市场销售政策,以出货量和市场份额为关键,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毛利率相较于去年同期下滑,同时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在充分考虑期末存货的售价和适销性的基础上,报告期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329.94万元,综合因素导致业绩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