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赛德斯-奔驰被曝正在实施大规模裁员计划,截至目前已有约4000名员工接受遣散方案离职。
据悉,此次奔驰的离职补偿采用梯度设计,与职级、工龄直接挂钩,还设置了“加速奖金”激励员工尽早决策,对于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将提供50万欧元的补偿金。
裁员的消息早在今年3月便传出。
彼时,市场传闻梅赛德斯管理层将在4月给所有员工发信,鼓励员工自愿离职。遣散费方案主要针对工程师、行政、IT领域的员工。该遣散费方案已在4月启动,感兴趣的员工可以在2026年3月之前申请。
奔驰首席执行官奥拉·卡列尼乌斯对此表示,希望这份优厚的离职补偿能够鼓励约3万名员工自愿离职。官方希望到2027年,通过外包决策、不填补空缺职位以及遣散费等方式,每年节省大约50亿欧元。
如果说全球与中国市场的双重疲软是奔驰这场"瘦身"运动的根本原因,那么财务数据的持续恶化则是其启动裁员的直接触发因素。
2024年奔驰营业收入已出现4.5%的下滑,降至1455.94亿欧元;毛利与税后净利跌幅更为显著,分别达19.5%和28.4%。
业绩颓势还在继续。
今年上半年,奔驰实现销售收入663.77亿欧元,同比下滑8.6%;税后净利润更是暴跌55.8%,从去年同期的60.87亿欧元缩水至26.88亿欧元。
财务数据下滑的直接诱因是销量疲软。
今年第三季度,奔驰全球销量52.53万辆,同比、环比分别下滑12%和4%;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60.16万辆,同比减少9%,其中乘用车板块同比下滑8%至134.14万辆。
虽然在利润核心来源的高端市场保持份额优势,但奔驰已难抵整体销量下滑对营收产生的冲击。奥拉·卡列尼乌斯曾坦言,精简组织是“确保未来竞争力的必需步骤”。
拆解销量构成来看,断崖下跌的中国市场当前是奔驰业绩的“重灾区”。
2025年第三季度,奔驰在华销量12.51万辆,同比暴跌27%,环比亦回落11%;前三季度累计销量41.83万辆,同比下滑18%,是其全球所有市场中跌幅最大的区域。
这已是奔驰在华销量的持续下滑。
电动化转型滞后是导致其在华失速的关键。尽管奔驰2016年便推出纯电品牌EQ,但核心车型销量惨淡:2025年9月,EQB、EQESUV、EQA、EQE四款主力车型销量分别仅为370辆、238辆、266辆和103辆。
为了补齐智驾短板,奔驰中国开始构建合作生态。9月25日,奔驰宣布与本土智驾公司Momenta联合开发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即将发布;同日,奔驰斥资13亿元获得千里科技3%的股份,成为千里科技的第五大股东。
不仅加码智驾,奔驰中国还试图通过合并低效网点、升级门店扭转局面,但成效尚未显现。
在豪华车市场调整期,奔驰正在领跌BBA。
全球市场层面,今年第三季度宝马集团以58.83万辆的销量保持增长,同比增幅8.8%;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79.59万辆,同比增长2.4%,是BBA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牌。奥迪同期全球销量39.71万辆,同比下滑2.5%,虽未摆脱负增长,但跌幅远小于奔驰的12%。
中国市场的对比更为悬殊。
第三季度宝马在华销量14.71万辆,同比仅微降0.4%,前三季度46.4万辆的累计销量仍居BBA首位;奥迪通过合资公司调整实现回暖,而奔驰不仅以27%的单季度跌幅垫底,前三季度销量较宝马差距更是扩大至4.57万辆。
形势低迷之下,裁员成了奔驰重要的提效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