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3 21:16:50 股吧网页版
盈利改善预期升温,煤炭板块10月大翻身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魏中原

  近日 ,A股市场画风突变,此前备受追捧的科技成长板块进入休整期,而年内涨幅垫底全A的煤炭板块却异军突起。10月23日,盘面上,煤炭板块掀起涨停潮,大有能源(600403.SH)豪取10天9板,陕西黑猫(601015.SH)、山西焦化(600740.SH)、云煤能源(600792.SH)等8只煤炭股涨停,板块整体掀起一轮久违的涨停潮。

  三季度以来,反内卷背景下,煤价迎来止跌反弹,港口动力煤价格从低位稳步回升,主焦煤等稀缺煤种价格更是保持坚挺,不仅验证了煤炭供需紧平衡的格局,同时也二次确认了煤炭价格周期底部。煤炭作为具备高股息与防守特征的板块,随着旺季来临加之煤价上涨,四季度煤炭板块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预期越发强烈,使其成为资金高低切换中的“香饽饽”。

  10月以来,申万煤炭指数累计涨逾11%,电子行业指数目前已较本月创下的历史高点回撤10%,这一鲜明对比不禁让投资者思考:近期煤炭行情究竟是昙花一现的反弹,还是其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0月煤炭领涨

  近期上涨之前,煤炭板块可谓是今年A股的“吊车尾”。今年1月-9月,申万煤炭指数累计下跌7.16%,年涨幅不仅处于主题行业末尾,也是申万一级行业中跌幅最大的行业。国庆长假后,煤炭板块的画风突变,大有能源连续涨停,陕西黑猫、山西焦化等传统煤炭大厂跟涨。截至10月23日,申万煤炭指数10月上涨11.71%,领涨全市场。

  市场分析认为,资金大幅流入煤炭板块有多项原因,包括科技过热后的资金高低切换需求、煤炭自身供需层面变化。今年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涨幅巨大,估值已升至历史较高分位,尤其是8月下旬以来,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股加速冲高,中华半导体芯片指数10月9日盘中刷新历史高位。科技短期交易拥挤并且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资金自然将目光投向那些股价处于低位、且具备基本面改善预期的板块。

  伴随市场风险偏好明显降低,机构持仓徘徊在低位、筹码结构健康、交易并不拥挤的煤炭板块,基本面出现供给和需求端的双重好转的情况,三季度煤炭市场受益反内卷政策,价格出现反弹,使得行业盈利能力回升预期升温,是市场资金流入煤炭板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业内认为,本轮煤炭价格的反弹至关重要,一方面是价格二次探底后确认周期底部,下行风险得到充分释放,同时表明煤炭需求的韧性不俗,更重要的是,价格反弹打破了市场对煤价后市可能“跌跌不休”的预期,重塑了市场对煤炭企业红利资产和高股息的信心。

  从供需层面看,供给端,煤炭业反内卷初见成效,三季度原煤产量实现 11.66 亿吨,同比减少2.98%,环比减少3.96%,也是2024年三季度以来的单季度最低产量。由于四季度煤炭产能核查对产地生产力度约束持续性影响,业内预计煤炭供应整体或呈趋紧态势。从终端需求来看,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继续修复,带动火电需求回升,尤其是今年国庆前后天气反常,东南沿海出现罕见高温,推动煤炭日耗达到历史高位。

  旺季来临,煤炭价格迎来支撑

  近期煤炭大涨之前,板块表现低迷的一大原因是市场担忧煤价走弱会动摇煤炭板块高股息的“底色”。今年下半年的煤价走势,可谓“先抑后扬”。二季度末至7月初,受高温天气不及预期、水电出力较好以及进口煤大量涌入等因素影响,煤价经历了一轮回调,市场情绪一度陷入低迷。然而,进入7月中下旬,随着夏季用电高峰到来,用电日耗持续攀升,煤价迅速止跌反弹。国庆节后,国内动力煤价格更是出现超预期涨价,截至上周末,秦皇岛港Q5500动力煤价格748元/吨,周环比大涨43元/吨。

  资金的青睐需要基本面的支撑方能持久。那么,四季度煤炭行业是否具备了景气度升温的预期?价格是否能够维持当前水平或具备涨价空间?

  四季度是传统的煤炭消费旺季,供需格局变化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北方地区陆续进入冬季供暖期,动力煤需求将迎来年内第二个高峰,支撑煤价四季度保持在相对高位。10月中旬以来,部分北方地区已经开始供暖,预计到月底供暖地区将进一步扩增。

  同时,煤炭供需紧平衡仍是主旋律。从供给端来看,在反内卷政策下,四季度煤炭产量维持小幅收缩已经是业内的共识。国泰海通分析称,展望全年产量,第四季度受“查超产”影响全国产量预计小幅环比下降,预计9~12月产量预计维持3.9亿~4亿吨单月,全年产量47.5亿吨左右,同比下降3000万~5000万吨。

  一位上海私募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市场观望情绪日益浓厚与风险偏好下降,资金更偏好高股息红利。“煤炭基本面存在反转预期,并且板块估值确实便宜。此前部分资产质地不错的煤炭股的PB还不到0.8倍。震荡行情下,煤炭股的分红优势成了资金最好的‘避风港’。我们认为,煤炭近期活跃的表现,其实是资金在寻找‘模糊正确性’的一种表现,更是市场从‘高估值、高波动’向‘低估值、高股息’进行防御性切换的集中体现。”上述私募人士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