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江特电机(002176.SZ,股价9.82元,市值167.56亿元)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32亿元,同比增长14.62%;归母净利润为-1.13亿元,上年同期为-0.8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2.2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约-0.066元。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江特电机资产规模有所收缩,总资产较上年末下降9.52%,同时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叠加财务费用激增等因素,公司业绩面临多重压力。尽管第三季度单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7.02%,但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支撑,核心业务盈利能力仍待提升。
江特电机核心业务面临挑战
报告期内,江特电机营业收入实现正向增长,从上年同期的12.49亿元增至14.32亿元,增幅达14.62%。但营收增长未能转化为盈利提升,公司前三季度利润总额为-1.17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1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0.82亿元进一步扩大。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净利润亏损2.2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1.94亿元进一步扩大,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弱化。
从单季度表现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27.52万元,同比增长107.02%,基本每股收益0.0007元。但这一增长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的拉动,本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817.98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末非经常性损益总额达1.15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贡献显著,前三季度该项收益累计达1.36亿元。
财务费用的大幅增长也影响了公司的利润。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达2603.68万元,同比增长122.99%,主要因利息费用增加、利息收入减少所致。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利息费用为2887.11万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此外,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增长130.56%,主要因报告期内计提坏账;资产减值损失也从上年同期的163.29万元增至1237.15万元,进一步加剧了盈利压力。
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60.08亿元,同比下降9.52%。多项资产科目出现显著变动,其中货币资金较年初下降47.81%。
实控人变更,股东结构出现调整
2025年前三季度,江特电机股权结构发生重要调整,实际控制人随之变更。7月24日,公司原实际控制人朱军、卢顺民与北京伍佰英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伍佰英里)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前两者分别向后者转让所持有的江西江特实业有限公司25%的股权。转让完成后,伍佰英里持有江特实业50%的股权,朱军、卢顺民各持有25%的股权。
同日,伍佰英里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新与朱军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约定双方在江特实业、江西江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特电气)及江特电机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中保持一致行动;卢顺民则与朱军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将其所持江特实业25%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朱军行使。本次权益变动后,公司控股股东仍为江特电气,实际控制人由“朱军、卢顺民”变更为“王新、朱军”。
9月,伍佰英里进一步加码持股,与江特电气股东陈小红、江西天昊投资有限公司等20名股东分别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受让其合计持有的江特电气36.92%股权。本次转让后,王新通过伍佰英里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由4.08%变更为9.29%。
截至今年9月末,前十大股东中,江特电气持股比例14.12%,为第一大股东;王新持股2.94%,位列第二大股东;宜春市袁州区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宜春市袁州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76%和1.13%,为第四、五大股东,二者受同一主体控制,构成一致行动人。
对于江特电机而言,在实际控制人变更完成后,如何改善核心业务盈利能力、优化财务结构、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将成为新管理层面临的重要课题。后续公司业务布局及战略调整能否扭转业绩颓势,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