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电行业竞争加剧、节能性能成为重要卖点的背景下,小米近期在其空调产品线上推出了两个引发广泛关注的营销动作:一是“巨省电”宣传语,二是其创始人雷军在2025 年10月17日宣布的“10年免费包修”售后服务承诺。
“巨省电”引热议:系列名还是性能承诺?
“不得不佩服小米!‘巨省电’居然是个系列名称!”近日,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咨询小米客服后得知“巨省电”只是产品系列名,而非性能指标。该说法引发外界质疑:宣传中反复出现的“巨省电”,是否容易让消费者误解为空调能效特别突出?
在京东“小米空调自营旗舰店”页面上,“巨省电”字样被放在主图中央,并搭配“新一级能效”“灵云智控引擎”等说明。在空调的海报上,记者发现海报正下方小字备注:1.5匹机型名称系列更改为小米空调巨省电Pro。

小米京东空调自营旗舰店的宣传海报

记者就此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京东小米自营旗舰店客服,对方回复称:“‘巨省电’系列确实基于权威机构检测数据,能效值(APF)为5.65,高于国家一级能效标准4.5,节能表现确实突出。”客服还强调,产品“不是虚构目标,而是实际检测数据。”
客服强调,空调能效值有检测依据,并非虚构或“理论目标”。但从页面布局来看,消费者将系列名称提示与首页主图“大字宣言”同时关注的可能性不高。
专家:行业普遍命名混乱,“巨省电”非标准用语
“‘巨省电’并非国家标准术语。”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空调能效分为一级至三级,一级最节能。除此之外,并没有‘巨省电’这一标准。若企业将其直接作为产品名称,属于命名不规范的行为。”
刘步尘解释,衡量空调节能性能的核心指标是APF(全年性能系数),国家规定一般应不低于4,数值越高代表越省电。“消费者对这些专业术语理解有限,厂商应在宣传时以更直白方式说明能效信息,而不是靠模糊性强的标签制造印象。”
刘步尘指出,宣传省电目前是空调行业的普遍现象。“目前命名不规范的情况并非小米一家独有,其他厂商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做法。但小米受到公众特别关注,原因在于其过往的宣传争议积累,如果过度宣传,导致消费者实际体验与宣传不符,那么消费者的信任损失可能远大于短期销量带来的收益。”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挑选空调?刘步尘建议,不能轻信“省电”标签,购买一是看品牌,以知名品牌为主;二是看能效,一级的最好;三是尽量不要选太便宜的,一分价钱一分货。
雷军宣布“10年包修”,网友质疑小字条件模糊
10月17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微博宣布,米家空调推出10年免费包修,把空调行业服务标准带到新高度。记者发现,这远高于行业普遍的6年包修。 根据官方说明,承诺范围涵盖整机包修、上门服务、人工费、检测费、配件更换及加氟等。
该政策远超行业普遍的“6年包修”标准,获得不少网友点赞。但同时,也有用户质疑:宣传海报中左下角的小字说明模糊,具体适用条件不清晰。记者查看雷军微博发布的海报,发现小字部分确实难以辨认。


雷军发布的海报,左下角小字模糊无法用肉眼看清
部分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自己购买的“巨省电”空调制冷效果一般,也有人在社交平台评价“确实省电、静音好用”,用户体验呈分化状态。
事实上,小米在宣传中采用“主视觉大字+角落标注小字”的手法并非首次。此前,小米SU7 ULTRA曾以“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为卖点,但下方小字注明“目标成为”;小米汽车YU7宣传“超强钢”,实则指“材质项目名称”,也曾被指“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实际材质”。
律师:若宣传表达引人误解,仍可被认定违规
北京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炳佳表示,《广告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广告内容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情形。“如果‘巨省电’在主视觉中反复出现,而限定条件字体过小、位置不显著,就可能构成误导性广告。”
他建议,企业在发布涉及产品性能、节能、延保等信息时,应同步标明检测依据、适用范围及关键条件,以避免争议风险。
目前,市场监管总局已多次强调对家电类产品广告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核查能效、环保、售后等领域的宣传合规性。
关于行业如何规范产品宣传,避免误导消费者?刘步尘认为,小米空调“巨省电”为系列名称的事件折射出行业普遍存在的边界模糊问题:一方面,企业追求营销亮点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标准体系与信息披露仍需完善,需加强监管及提升处罚力度,规范宣传行为,避免消费者被误导。
截至10月23日港股收盘,小米集团-W(01810)上涨0.86%,成交量1.07亿股,报收46.740港元,总市值1.22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