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0月23日电(记者杜康)地处长三角热土的“核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在跑出发展“加速度”。
记者从“潮涌浦江·投资虹桥”2025年度投资促进大会上获悉,2025年前三季度,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引进千万级以上重点项目共616个,投资总额达346亿元,商务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重点项目签约总部经济扩容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002.4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7.4%;税收收入首次迈上500亿元新台阶,四年年均增长16.9%;进出口商品总额达到856亿元,四年年均增长高达37.3%。
这一强劲增长的势头在今年依然“气势如虹”,2025年前三个季度,商务区外贸进出口额736.3亿元,同比增长15.6%;规上工业总产值516.5亿元,同比增长19%,彰显出作为上海强劲活跃增长极的坚实韧性。
“真金白银”的投资是市场信心最直接的体现。会上,一批重点企业代表与上海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四区政府集中签约,签约项目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记者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商务区就已引进千万级以上重点项目616个,投资总额达346亿元。
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总部经济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大会为新一批认定的总部企业代表举行了授牌仪式,这批新成员不仅数量可观,“含金量”更是十足。据了解,最近一年,商务区累计引进培育市级认定总部企业56家,年度营收规模超2800亿元,其中超千亿级企业一家、超百亿级企业七家,涵盖了光伏储能、智能汽车、数字经济等核心产业,呈现出鲜明的产业特征与国际化特色。
此次扩容后,虹桥的市级总部企业“大家庭”成员增至283家,较2020年增加了210家,作为上海总部机构增长最快、最为集聚的热点地区之一的地位更加凸显。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表示,当前多重国家战略赋能,赋予了虹桥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以及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定位。面对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虹桥正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随着一系列重点产业发布、重点项目签约,“大虹桥”正在加快建设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
打造前沿产业集群高地,一批特色园区揭牌建设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会上,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8个特色产业园区项目正式揭牌,覆盖大健康、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科技服务业、时尚设计等新兴赛道和未来产业。这些园区将以点带面,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示范引领效应强的标杆,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聚焦低空经济的虹桥低空经济产业园是会上揭牌的8个特色园区之一。招商商管华东事业部写字楼业务部总经理张梓悦介绍,自2025年启动招商以来,园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11月,园区承载产业展示、交流与合作等功能的上海低空经济会客厅即将启用,标志着园区服务能级再上新台阶。
“园区距离虹桥机场T1航站楼仅600米,能快速联动长三角乃至大湾区,这为低空经济的测试验证、航线运营、商务对接提供了巨大便利,是产业链各环节都极为看重的核心区位。”张梓悦说。
作为一个面向全球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科技要素资源流通集聚平台,2022年8月,InnoMatch平台由上海市政府和科技部共同发布上线。“我们像一个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可以打破国别、空间、时差的限制,协助进行技术的产品化、样品化、商品化。”InnoMatch“掌门人”——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总经理陈超说。
据了解,自InnoMatch上线以来,已形成1300万技术关键词、94万条国内科技成果、800多万欧美成果和400多万海外科技型企业数据,用户遍布全球36个国家。如今,陈超又多了一个身份——新揭牌的虹桥科技服务业创新中心运营负责人。他表示,下一步,创新中心将以技术服务业和技术贸易,赋能支撑虹桥“大科创”功能。
记者了解到,目前商务区已集聚专精特新企业超7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光伏储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正呈现出集群式、全链条发展的强劲态势,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产业大脑”正在加速形成。
打造企业“引进来”的登陆地与“走出去”的桥头堡
云行智谷是当日揭牌的另一家园区,以长三角国际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为产业主题。运营方威高长三角集团董事、上海威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雪松表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医疗器械与大健康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
黄雪松特别提到,“大虹桥”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这与医械产业需要辐射广阔国内市场,同时便捷链接全球的创新资源和市场的特质完美契合。在这里布局,就是站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孔福安介绍,虹桥正全力打造服务企业“走出去”先行区,推动商品、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的跨境自由便利流动。
为全方位赋能企业国际化发展,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已全面整合政务、公共和专业服务,并已探索形成“长三角制造+虹桥服务+全球市场”的企业出海新模式。仅今年,该中心就已举办各类出海活动139场,服务企业超4200家。此外,虹桥已与毕马威、威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服务机构合作,集聚48家国际投资贸易促进机构,链接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平台,则共同构成了一个从法律、人力资源和商贸服务的全方位国际化服务生态系统,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在人才服务方面,更是推出APEC商旅卡45天极速办、港澳签注24小时全自助办理等创新举措,极大提升了商务人员的跨境便利度。
从黑湖科技伴随客户布局东南亚,到陈香贵“一碗面”卖到德国,众多企业正依托虹桥的平台优势成功开拓海外市场。
孔福安表示,随着一系列重点产业发布、重点项目签约、特色园区启动,一个更高能级、更具活力的“国际虹桥”正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