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计算产业链重点企业第三季度财报次第披露,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厂商业绩发现,寒武纪存货继续大幅增长,海光信息合同负债大增,即将上会的沐曦股份亏损情况有较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这些厂商近期持续获得的国内订单也备受关注,侧面显示出国内计算生态对国产芯片产品的积极适配落地。
这背后透露出同一信号:订单激增、存货攀升、销售回款持续增长,标志着国产算力产业链企业正稳步从“技术攻坚”迈入“规模化应用”发展阶段。
订单与存货并进
第三季度基本延续了上半年趋势,国内计算生态链依然面临存货和订单并进的行情。
国产CPU+DCU(GPGPU的一种)芯片龙头海光信息的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26亿元,同比增长69.6%;归母净利润约7.6亿元,同比增长13.04%。
公司方面称,这是源于其通过与整机厂商、生态伙伴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深化合作,加速了客户端导入,推动高端处理器产品的市场版图扩展。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大幅提升,带动年初至报告期末以及本报告期利润总额显著增长。
销售层面的良好表现也体现在现金流方面,前三个季度,海光信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22.55亿元,同比增长465.64%。公司解释为,主要系业务增长较快、收入增长,销售回款以及预收款项增加所致。
从其他财务数据来看,海光信息延续了此前持续高合同负债的表现,第三季度为28亿元,而2024年末还是9.03亿元。在前不久的一次投资者交流活动上,海光信息方面解释道,合同负债的表现反映客户订单需求持续旺盛。
公司存货也相对较高,第三季度末为65.02亿元,在2024年末则是54.25亿元。公司称,此为结合市场需求变化持续增加战略备货,公司动态调整存货结构,芯片产品保持合理安全库存,力求库存水平与经营需求匹配。
国内ASIC定制AI芯片代表“寒王”寒武纪的营收和利润增长更为显著。第三季度,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17.27亿元,同比增长1332.52%,主要系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5.6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94亿元,上个季度则为6.83亿元。
并且,同样在销售回款同比增加的情况下,公司在季度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前三个季度合计为-0.29亿元,相比2024年前三个季度,该数据还是-18.1亿元。这显示出,在销售和回款表现持续向好条件下,寒武纪整体现金状况出现大幅改善。
此前由于股价持续上涨,寒武纪曾在8月29日发布公告称,结合实际情况,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至70亿元。
前三个季度,寒武纪已经实现46.07亿元营业收入,回溯公司历史季度表现,第四季度通常能实现相对高的收入,目前来看进展乐观。
另一个侧面可以佐证这一趋势。在第三季度,寒武纪有存货37.29亿元,大约是2024年末17.74亿元的一倍多;合同负债在期内为7961万元,更是远超上年末88.62万元的表现——充足的潜在订单和存货储备,为其第四季度业绩释放有良好铺垫。
10月24日即将上会的沐曦股份,虽然没有更新第三季度的明确数据,但是披露了初步财务状况。其中核心亮点在于公司正在大幅减亏。
招股书(上会稿)显示,2025年1-6月,公司实现亏损约1.86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减亏63.74%。公司方面解释,核心产品训推一体系列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出货量大幅增加,带动营业收入相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404.51%,约9.15亿元),也令亏损幅度显著收窄。库存和应收账款等信息则没有进一步披露。

(沐曦股份对前三季度财务数据预估,图源:公司招股书)
至于前三个季度的整体业绩,沐曦股份预计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减亏51.38%~61.62%、44.90%~55.15%,也即预计亏损3亿元~3.8亿元、3.5亿元~4.3亿元,原因与上半年情况类似。营收则预计将同比增加437.36%~464.23%,至约12亿元~12.6亿元。
综合来看,主要计算芯片厂商的盈利能力持续向好,订单和存货呈现健康可持续的表现。
加速规模化应用
财务数据只是实现的结果,从目前市面上发布的信息来看,国内计算生态链一方面在持续夯实系统性能力,另一方面也在获得国内的大单支撑。
一般来说,运营商市场是当前国产算力基础设施的关键建设者,其订单走向就备受关注。
今年国庆节前夕,中国联通79.6亿元通用服务器集采中,国产算力服务器占其中超70亿元;中国工商银行30亿元服务器招标全部采用海光芯片。仅从两项预算合计近110亿元的采购中可见,国产算力占比高达90.9%。
金融机构的采购行为具有强烈的风向标意义。工商银行对此次采购设置了严苛的技术门槛,要求供应商所投海光芯片服务器同品牌产品,在近三年与头部金融机构及通信运营商签订不低于2000万元合同。这显然是国产算力在真实业务场景中验证性能、积累案例的重要机会。
头部大模型厂商也与国产芯片在密切配合。
9月29日DeepSeek-V3.2-Exp发布,寒武纪旋即称,实现Day 0适配该模型,并同步开源大模型推理引擎vLLM-MLU源代码。海光信息也称,公司DCU产品当日实现无缝适配+深度调优,做到大模型算力“零等待”部署。
国产算力的快速发展,不仅源于单点技术突破,更得益于系统性的生态构建。
海光信息方面就指出,国产算力的发展不仅需要在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单点突破,更加有赖于国产软硬件生态链的同频共振。
9月,海光信息开放系统互联总线协议(HSL),其核心内容包括开放完整的总线协议、提供IP参考设计、开放指令集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对此总结到,CPU、GPU、NPU、加速卡存储与网络模块的高效协同,是释放异构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他表示:“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依赖统一的互联总线协议。它既是算力单元之间沟通的语言,也是实现系统互通、算力融合的重要基础。”
据透露,海光依托海光生态合作组织(光合组织)构建了涵盖“芯片设计与制造—整机系统—软件生态—应用服务”的开放创新链,现已凝聚超6000家上下游合作伙伴,共计完成1.5万个软硬件适配,推出1.5万个联合解决方案。
中科曙光则联合芯片企业在内的20多家产业链伙伴,发布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并推出支持百万卡扩展的AI超集群系统。
中科曙光总裁助理、智能计算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杜夏威表示,克服国内AI算力多维挑战,需汇聚芯片、计算系统、大模型等产业链多方力量,构建开放AI计算架构并拉通产业间跨层协作,以打破“技术墙”与“生态墙”。
这意味着,三季度财报里跳涨的数字,不只是收入、利润,更是生态意义上的正向循环:客户愿意预付款,厂商敢于锁产能,整机、软件、应用上下游愿意同频迭代。
技术突破带来产品竞争力提升,生态构建降低用户迁移成本,行业采购创造规模化应用场景,市场反馈又驱动技术进一步迭代——当前国产算力企业的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良性循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