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蓬勃发展,百亿私募作为行业头部力量,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2日,百亿私募数量突破至100家,较9月底的96家新增4家。其中上海新方程私募、望正资产、旌安投资为再次回归百亿阵营的熟面孔,大道投资为首次新晋的百亿私募。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A股市场企稳回升,权益类资产收益提升,带动私募产品业绩与规模同步上升。据统计,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存续备案的百亿证券私募管理人数量依次为71家、107家、113家、104家和89家。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末的104家百亿私募中,百亿量化私募33家,百亿主观私募58家,混合策略私募13家。而此番再次破百,量化私募数量占比居首,共46家,主观私募紧随其后,共44家,混合策略私募8家。
数量占比持续上升,一方面是因为百亿量化私募在收益端展现出压倒性优势,前三季度38家有业绩展示的百亿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率达31.90%,较19家百亿主观私募24.56%的平均收益率高出7.3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策略持续迭代与风控体系升级进一步增强了量化私募竞争力,多家百亿量化私募通过不断优化模型参数,提升了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有百亿量化人士认为,从市场表现、行业规模等方面考虑,2025年也算是“量化大年”。
百亿私募阵营再扩容
近几个月,百亿级私募机构数量持续增加。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百亿私募数量增至100家,10月新增4家,9月以来新增9家。据悉,此轮扩容中主要以主观私募为主。
9月以来新晋9家百亿私募,主观策略私募占6家,混合策略为2家,仅大道投资1家量化私募。9家百亿私募中,红筹投资、源峰基金、上海新方程私募、望正资产旌安投资重回百亿阵营,正瀛资产、开思私募、太保致远(上海)私募和大道投资为首次新晋百亿私募。
当前100家百亿私募中,在核心策略方面,股票策略仍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76家百亿私募的核心策略为股票策略,占比达76.00%;多资产策略有13家,占比13.00%;债券策略为6家,占比6.00%;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共2家,占比2.00%;另有1家机构以组合基金为核心策略,占比1.00%。此外,还有2家百亿私募尚未披露其核心策略。10月新晋的4家百亿私募中,以股票策略为核心的私募有2家,另外以多资产策略和组合基金为核心策略的私募各占1家。
排排网集团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表示,10月以来,百亿级私募机构数量继续增加,主要原因包括:首先,A股市场企稳回升,权益类资产收益有所提升,带动私募产品业绩与规模同步上升;其次,投资者对头部私募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资金持续向业绩稳健、策略成熟的机构集中。此外,行业“头部效应”进一步强化,资源向优质机构倾斜,加速了行业优胜劣汰,也推动了百亿私募阵营的扩容。
百亿量化私募成为主力军
2019年,量化私募崭露头角,到现在发展壮大,在百亿阵营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最新的100家百亿私募中,量化私募数量最多,共46家,占比46.00%;主观私募紧随其后,共44家,占比44.00%;混合策略私募有8家,占比8.00%;另有2家机构尚未披露投资模式。
作为国内量化私募领域的头部管理人,幻方、九坤、明汯和衍复被市场称为“量化四天王”。2025年第三季度,“量化四天王”规模集体跃迁,突破700亿大关。
同期,表现突出的还有世纪前沿、黑翼资产、龙旗科技等,其中世纪前沿管理规模首破500亿元,黑翼资产、龙旗科技在三季度规模增量均超百亿元。进化论资产、鸣石基金、顽岩资产、信弘天禾、因诺资产等管理规模进入 200亿元至300亿元区间。
此外,念空念觉、千象资产、图灵基金等进入150亿元至200亿元的队列;大道投资、纽达投资、平方和投资、千衍基金、锐天投资、正瀛资产进入百亿阵营,规模在100亿元至150亿元区间。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中小市值指数持续走强,与量化模型擅长的中小盘选股和高频交易策略形成共振,为因子收益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同时,量化模型的系统化运作有效规避了主观情绪干扰,使其在快速轮动的市场环境中能够迅速捕捉交易机会。
据了解,2025年,量化私募积极拓宽收益来源,同时加码对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人才的投入,通过更强大的算力和更先进的算法来维持策略的领先优势。
四季度低估值板块表现相对占优
近日,A股市场震荡调整,投资者避险情绪显著升温。
对于后市走势,星石投资认为,市场仍具有内部驱动。短期来看,不确定因素压制市场风险偏好,资金出于避险或止盈的需求可能会导致市场波动,这点可能在前期涨幅更大的科技成长风格中体现更为明显。
中期角度看,不确定性因素的扰动也会缓解。当前市场仍具有牛市驱动,流动性驱动有望持续的同时,基本面驱动或将逐步跟上。流动性方面,国内利率处于低位、海外流动性保持宽松,意味着资金对中国权益类资产的增配有望继续。基本面方面,政策发力带动经济逐步企稳仍是中期方向,基本面对权益类资产的驱动也会逐步增强。
淡水泉在最新月报中认为,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震荡,但总体反映的是局部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后的良性修正。清和泉认为,历史规律上,四季度市场往往偏防御,低估值板块表现相对占优。一是三季报兑现后,市场面临较长的财报空窗期,而年底也是估值切换的重要时点,估值低且盈利稳的板块更容易获得资金的青睐。二是市场对来年的经济及政策计入一定的预期。三是部分机构在短期考核下,年底存在兑现求稳,调整策略等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