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3 23:11:40 股吧网页版
【西街观察】eSIM 运营商不主动就要被竞争“毒打”
来源:北京商报

  通信行业近日迎来久违的热闹。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获批,苹果iPhone Air开售的明星效应,让“无卡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

  灵活、便捷,掌控权向消费者倾斜,是eSIM的鲜明特征。但在大势所趋背后,种种现实难点依然横亘在eSIM规模化道路之上。

  毕竟,于产业链各方,受益程度影响了不同参与者的积极性。

  手机、芯片等终端厂商,有充足的兴趣,也有充分的理由推动eSIM。仅从直观角度,取消卡槽是手机厂商近些年物理空间革命的延续。

  为了更轻更薄,为了获取更自由的手机设计空间,手机厂商近些年普遍致力于设备外观和物理功能的去繁从简,比如取消实体HOME键,取消耳机孔,甚至不少厂商谋划取消充电接口,转向全面采用无线充电方案。

  实体卡占据的卡槽位置,自然也是手机厂商的“如鲠在喉”。更重要的是,从全球市场看,“无卡化”的技术迭代,不只是手机的需要,而是通过市场教育和试验,让eSIM在可穿戴、汽车、家电、家居等更大范围的设备领域实现万物互联。

  而在实体卡时代,一个设备一张卡的物理局限性阻碍了这种进度。

  但不同于耳机孔、充电接口等物理功能的决定权在终端设备厂商,卡槽的去留,依赖政策先行,还得运营商主导。

  而运营商对eSIM的感情,爱恨交加。

  实体卡是一槽一卡,无论换卡换号还是办理重要业务,均需要用户前往营业厅,也是运营商维系了数十年的基本运营模式;渠道把控和业务绑定。

  eSIM,基于手机芯片支持远程编程,突破了用户更换号码、更换运营商的难度,无疑是比携号转网更具杀伤力的用户选择权。

  被“杀伤”的运营商,不但要忍着,还得做出比实体卡时代更多的努力留住用户。因为,当卡都能远程更换的时候,运营商的服务也要实现更大程度的云端能力。

  长久以来,运营商最被诟病的就是套餐不透明、更换业务很繁琐。实体卡时代还能归咎于“到店”的客观限制,无卡时代运营商再没有理由推诿。

  运营商始终掌握牌照优势和通信基础资源,但在互联网兴起历史时期,它们一度努力却未能在应用场景上提供太多价值,以至于至今停留在售卖流量的“包租公”阶段。

  但“包租公”的业绩之“稳”,将在eSIM到来之后进一步消解: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那些实体卡支撑的营业厅展开业务拓展的模式也将饱受冲击。

  但如果换个角度,eSIM大放异彩背后,一定是比互联网更大的物联网市场,也等同于给了运营商重来一次的档期。

  技术带来机遇,也给一些参与者带来阵痛,这是利益博弈的必然,也是规则重构的必经之路。eSIM浪潮,产业链上不主动的那个,必定被竞争“毒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