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走访通州莲花荟发现,该项目临街门店已开业,内部仍处于装修阶段。项目由莲花荟与卜蜂莲花两部分组成。待莲花荟全面开业后,意味着卜蜂莲花通州店将重新开业、回归市场。
在多数外资超市选择收缩在华业务或关店的背景下,经历两年多空白期的卜蜂莲花超市通州店,从传统超市转型为社区Mall,以更丰富的商业服务内涵重返北京市场。与其他外资超市不同,卜蜂莲花背靠正大集团,拥有自有商品供应链优势。在大卖场业态整体收缩的当下,传统超市仍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变化。
时隔两年“复活”
通州莲花荟的外立面已完成更新,卜蜂莲花的招牌张贴在楼体东侧墙面上。这意味着,随着莲花荟入市,卜蜂莲花通州店也将重新开业,位于该社区Mall的二层,其他楼层还将引入家居卖场、餐厅等业态。
卜蜂莲花自2004年进入北京市场以来,通州店经过20年运营,已成为周边居民购物休闲的重要场所。此次升级改造,使其从传统零售超市转型为综合性社区Mall,不仅拓展了消费场景,也增强了与消费者的互动。目前,零售行业转型已成必然趋势,企业纷纷进行改造,以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满足其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早在2023年7月底,卜蜂莲花通州店启动全面闭店改造,原计划工期为三个月。随着开业时间延迟,曾一度传出其彻底闭店的消息。外界这一猜测源于卜蜂莲花此前已陆续关停多家超市卖场。
据了解,卜蜂莲花是正大集团旗下的零售品牌,于1997年6月在上海开设国内首家门店。该品牌曾使用“易初莲花”名称,自2007年起,全国各地的易初莲花超市陆续更名为“卜蜂莲花”。正大集团官网显示,20余年来,卜蜂莲花已在全国开设超过100家门店。其在北京的门店数量一度达到8家,但部分门店已在近些年陆续关停。其中,卜蜂莲花五道口店于2021年暂停营业。当时有市场消息称,该店将进行闭店改造,待业态更新后恢复营业。目前,原卜蜂莲花五道口店所在的商业区域已转变为人工智能创新街区,成为AI开发者的集中办公区。
老牌外资超市“月亮不圆了”
卜蜂莲花大卖场的收缩并非个例。近年来,沃尔玛、家乐福等老牌国际零售巨头也频频传出关店消息。这不仅反映了单一门店的运营困境,更标志着传统超市黄金时代的落幕,以及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与此同时,由于消费习惯改变和新生零售概念的影响,国内部分传统超市也开始大规模调整、关停亏损门店。此外,一些本土品牌如胖东来,正以其独特的服务模式吸引越来越多消费者。“胖永辉”“胖物美”等概念也成为传统超市品牌调改与升级的目标,旨在吸引更多消费者回归线下消费场景。
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认为,大卖场和大型超市必须做出改变,包括缩小门店面积以降低运营成本,增加餐饮、娱乐等体验式服务,强化生鲜和自有品牌产品,并利用数据技术优化库存与促销策略。只有通过多方面的调整,外资企业才能有效应对行业竞争冲击,保持市场竞争力。
全方位升级势在必行
相较于其他外资超市与大卖场的连续关店与退场,卜蜂莲花通州店选择升级回归,显得尤为特殊。林先平指出,该店重新开业显示出其在中国市场的持续投入与策略调整。
林先平进一步解释道,外资超市普遍存在较高的“渠道依赖症”,但卜蜂莲花得益于其母公司正大集团的多元化业务支持与本地化运营经验。该集团在中国拥有深厚的农业与食品供应链基础,其零售渠道的供应链优势明显,有助于保障商品质量与成本控制。此外,卜蜂莲花更注重本地消费需求,通过优化商品结构与门店体验来提升竞争力。其优势还包括品牌认知度、与母公司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灵活调整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卖场业态整体收缩的背景下,正大集团开设了新的零售业态门店,将渠道延伸至社区消费场景。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正大集团旗下的“正大优鲜”生活超市已在北京开设多家门店,均选址于居民社区附近,销售生鲜、肉禽蛋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正大集团官网将“正大优鲜”定义为“集团中国区从生产导向转型升级为市场导向的新事业载体”。
林先平表示,社区店如正大优鲜是未来商超零售的重点方向之一。随着消费者偏好转向便捷、高频的购物体验,社区店能更好地满足日常需求,减少出行时间,提供生鲜与必需品。未来零售将更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数字化服务与个性化体验。社区店应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因其能更密集地覆盖居民区,增强客户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