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岳品瑜董晗萱)涉征信业务违规,又有企业遭罚。10月23日,记者注意到,上海生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因未按要求报告信用报告的模板及内容;未按要求报告信用评价类产品的评价方法、模型、主要维度要素,被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处以罚款人民币11.55万元,直接责任人洪某被处罚款3850元。

上海生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其核心产品“启信宝”是合合信息旗下一款企业信息查询工具,为各行业人士提供企业信息检索查询服务,包含企业工商、投资招标信息、司法涉诉、资质、许可、处罚等。
此次罚单金额并不算大,但采用“双罚”形式。其中,对两项违规行为的处罚依据,与行业的高标准、严要求息息相关。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根据央行在2021年颁布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征信机构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用评价类、信用反欺诈产品和服务,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或其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报告下列事项,其中就包括信用报告的模板及内容、信用评价类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方法、模型、主要维度要素等。这旨在防范相关机构使用不客观、不透明的方法模型影响企业评价,也能够从源头规避用户因此类未经报告的信用评价影响到后续决策。
“规范信用报告模板和评价标准,本质上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异议权与公平信贷权,防止因信息不透明或算法歧视导致的误评。确保信用画像的客观公正,是构建负责任征信体系的基础。”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说道。
针对相关业务的整改进度,北京商报记者尝试向启信宝方面及上海生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事实上,除了严令机构需规范上报信用报告相关内容,监管对于征信业务整体的要求愈发趋严,尤其体现在用户数据收集与隐私保护方面。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人民银行近两年开出的罚单来看,涉征信业务的违规事项主要包括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息,未按规定严格落实信息使用授权审批程序等。
而从受罚主体来看,不仅有企业征信机构,还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等。就在10月17日,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还对江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罚款人民币106万元,理由为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同时两名责任人分别被罚款1万元。另据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曾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遭罚款1万元。
“人民银行将全面从严加强监管,构建严密有效的征信监管体系,推动征信业依法合规健康发展。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涉及征信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净化征信市场发展环境,切实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任咏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表态。
“启信宝”母公司领到的该张罚单也为行业敲响合规警钟。王蓬博指出,所有涉征信业务主体,在数据应用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必须将合规置于业务创新之前。任何涉及个人信息处理、信用评价模型开发与应用的环节,都需建立全流程合规机制,严格落实备案、报告、审计和信息披露义务。
未来预计监管将更聚焦数据源头、算法逻辑与结果公平,机构唯有强化内控、完善治理架构、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才能避免踩雷。另外,还应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提升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分析能力,确保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信息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