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降临武夷山,游客们坐在360度旋转观众席上,欣赏武夷山的天地山水与中国茶文化在《印象·大红袍》中交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这部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组成的“印象铁三角”打造的实景演出已上演超6700场,吸引观众超940万人次,成为武夷山旅游的知名项目。
演出背后的运营方为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印象股份”)。10月14日,印象股份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是继其1月首次递表失效后的二度冲刺。
作为福建省武夷山市的一家国企,成立于2009年的印象股份已经发展为区域文旅头部企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文旅演出节目产生的销售收入计,公司在2024年中国文旅演出市场排名第八。
然而,印象股份在资本市场却接连碰壁。从登陆新三板到放弃冲刺北交所,再到转战港交所,印象股份的IPO(首次公开募股)之路充满迂回与波折,反映出这家文旅服务企业当前的核心困境:其依赖单一演出、增长见顶的业绩基本盘,难以匹配资本市场对持续性成长与抗风险能力的要求。
资本征途屡败屡战,业务单一成一大阻碍
公开资料显示,印象股份的资本化道路始于2017年。
当年,印象股份(870608)挂牌新三板,成为南平市文旅领域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却因股价低迷和成交量稀疏陷入流动性枯竭。
2021年,北交所成立,印象股份又将目光转向北交所,但在经历四年辅导后,公司于2024年5月宣布终止北交所上市辅导。
随后,印象股份开始正式转战港股。
2025年1月15日,印象股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兴证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然而,招股书在7月15日因满6个月未能完成发行而宣告失效。10月14日,印象股份向港交所递交了更新后的招股书,兴证国际和铠盛资本担任联席保荐人。
最新版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303.9万元、1.44亿元和1.3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9.9万元、4750.4万元和4280.9万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8.48%至5588.4万元,但净利润同比下降46.57%至677.5万元。
业绩波动的背后是印象股份对《印象·大红袍》这一单一业务的依赖。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6个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印象·大红袍》演出门票收入分别约0.58亿元、1.36亿元、1.30亿元及0.49亿元,占公司总营收比例高达91.4%、94.3%、94.6%及87.8%。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票房收入计,《印象·大红袍》在中国所有旅游山水实景演出中排名第三,在所有文化旅游演出中排名第十。
然而,作为一档已经推出了15年的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业务增长似乎已经见顶。演出场次方面,2023年及2024年,每年逾500场的演出场次已接近饱和;票价方面,于最后可行日期,普通座位票票价238元,VIP座位票票价介于268元至688元,提价空间有限。
此外,户外演出“靠天吃饭”的属性也加剧了业绩波动的风险。招股书坦言:“任何灾难(包括爆发流行性疾病及恶劣或极端天气状况等其他特殊事件)均可能会对我们的业务营运造成严重中断。”
多元化业务陷入亏损,新项目回报期长达10年
在察觉公司依赖《印象·大红袍》单一业务存在的风险后,印象股份近年来数次尝试开展衍生业务。
招股书显示,印象股份曾先后设立了多家附属公司:2017年11月成立武夷山茶汤度假村,经营茶汤酒店业务;2019年8月成立印象大红袍文化,经营印象文旅小镇业务;2024年9月又成立月映武夷,策划及进行新演出《月映武夷》。
茶汤酒店坐落于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配备50间以传统中式元素装饰的客房;印象文旅小镇主要包括武夷茶博园4A级景区、印象建州美食主题街区和武夷茶研习社以及其他娱乐场所,如印象市集,为游客提供更多休闲选择;《月映武夷》讲述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成长故事及其核心哲学思想。
但是,这些新业务不仅收入贡献微薄,甚至还陷入亏损泥潭。具体来看,报告期内,茶汤酒店业务持续处于亏损状态,毛损分别为651.9万元、551.4万元、617.2万元及266.7万元,毛损率高达313.7%、140.9%、162.2%及135.2%;印象文旅小镇虽处于盈利状态,但截至2025年6月底,其收入仅占公司总收入的3.5%。
此外,公司旗下新投资项目《月映武夷》前景同样不容乐观。截至2025年6月底,该项目在2025年5月1日首次公演后的短短两个月内已录得毛损181.6万元,毛损率76.7%。公司预计该项目的投资回报期约10年。更为关键的是,《月映武夷》缺少了包括张艺谋在内的“印象铁三角”的加持,而是由肖向荣、萨迦多吉和池俊共同导演,市场认可度目前存疑。
此番冲刺港股IPO,印象股份计划将所募资金主要用于《印象·大红袍》演出项目的硬件及演出场馆检修、演出内容升级;进一步发展建州美食街区;于2026年全面改造武夷茶博馆4A级景区等。
公司表示,对《印象·大红袍》演出项目的升级改造将“丰富表演内容、增加互动性、提高观众参与度,进一步使我们的标志性演出成为探索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的优质平台”。
文旅演艺存在共同短板,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
事实上,在冲刺IPO的道路上,印象股份的困境并非个案。随着各地实景演出项目不断涌现,文旅演艺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部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黯淡。
例如,据央广网6月报道,由ST张家界(000430.SZ)斥资24亿元打造的大庸古城试营业四年持续亏损超10亿元,直至现在濒临破产,其唯一一个经营性盈利项目就是停车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中国文旅演出市场总票房164亿元。尽管印象股份以1.37亿元营收排名第八,其市场份额仅0.8%。
事实上,文旅企业的上市之路向来坎坷,过度依赖传统业务、收入结构单一、易受季节性影响成为共同短板。
对于印象股份而言,能否叩开港交所的大门,不仅关乎融资渠道的拓宽,更是对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一次大考。如何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转化为持续的盈利能力,是其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