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北京报道
10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1—9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76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
在整体用电量稳步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9万亿千瓦时。其中,继7月当月全社会用电量历史性突破万亿千瓦时之后,8月份再破万亿,连续两月创历史新高,在全球也属首次,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一个全新的能耗规模阶段。

国家能源局发布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图源:国家能源局官网)
用电量逐季回升
用电量的持续增长,不仅体现在总量上,更反映在产业结构的变化中。9月份,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第二产业用电量57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用电量17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8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
变化背后,是宏观政策与市场信心的共同作用。蒋德斌表示,三季度,各月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8.6%、5.0%和4.5%。7月、8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规模高企、增速较快,一方面是由于7月当月多轮高温过程拉动全社会最大负荷屡创新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为未来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宏观经济保持回暖态势,各行业产能持续释放。
政策效果的显现,在第二产业用电数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系列政策拉动第二产业三季度用电量增速明显回升。前三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4.9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今年8月,工信部陆续发布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行业、电力装备行业、轻工业、钢铁行业、建材行业、石化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和机械行业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反内卷”与“稳增长”的组合拳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拉动第二产业三季度用电量增速回升。三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1%,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1.0%,是拉动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动力。
受传统旺季来临生产有所恢复提振,四大高载能行业三季度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3.2%,比二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快速扩张,三季度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9.5%,高于当季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4.3个百分点,形成新的用电增长驱动力,所有子行业均实现用电量正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14.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2.8%)、通用设备制造业(11.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0.1%)用电量增速领先。
与工业领域同步回暖的,还有服务业的强劲表现。在国家“两新”“两重”等一系列政策拉动下,第三产业用电量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蒋德斌表示,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5%。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3%。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拉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三季度用电量快速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8.3%、11.7%。其中,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33.8%;电动汽车保持高速发展,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9.6%。受高温因素拉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三季度用电量表现亮眼,分别增长7.2%和5.1%。
多个省份用电量增速超10%
从区域视角观察,各地用电增长呈现出不均衡但活跃的态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显示,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排名前五的省份有:海南(18.6%)、西藏(15.4%)、吉林(14.9%)、新疆(12.0%)、浙江(11.8%)。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排名前五的省份有:西藏(14.7%)、吉林(11.9%)、河北(11.7%)、河南(11.1%)、天津(9.9%)。
除了产业和区域因素,气候条件也对用电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夏季高温天气拉动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规模创新高。根据气象数据,今年三季度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为历史次高(上年为历史最高)。在持续高温高湿天气影响下,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负荷屡创新高,拉动三季度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规模超50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具体到居民用电和制造业层面,增长态势同样值得关注。蒋德斌介绍,前三季度,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5.6%,其中三季度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6.4%。西藏、宁夏、河南、山东、陕西、河北、山西、天津、贵州三季度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幅度超10%,这些省份中大部分三季度平均气温均高于上年同期。此外,17个省份三季度制造业用电量增速超5%,其中,西藏(25.8%)、吉林(14.3%)、湖北(10.6%)、广西(10.6%)制造业用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