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4 00:10:32 股吧网页版
“十五五”如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专访林卫斌:要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增量上和存量上对化石能源的替代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全会”),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对我国来说,“十五五”不仅是全面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的首个五年,也是为实现碳达峰目标而冲刺的五年。作为全球能源消费与制造大国,我国在“十五五”及未来应如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如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方面还有哪些重点工作亟待推进?

  围绕这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进行了专访。

  推进能源利用电气化

  NBD: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接下来需要从哪些关键领域发力?

  林卫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关键在于大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优化能源结构。通过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降低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持续下降

  另外,要优化产业结构,引导资源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形成低消耗、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

  NBD: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您认为有哪些重点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

  林卫斌:在能源革命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新型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屏障,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

  为此,要更大力度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利用。传统能源体系下,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环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目前有两种治理方案:一是末端治理,通过脱硫、脱硝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对已经形成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进行处理,防止其直接向大气释放;二是源头治理,通过调整能源结构,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近年来,我国同时采用两种治理方案,并以末端治理方案为主。碳排放问题需坚持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综合施策、双管齐下的方案,特别是源头治理,更具有前瞻性、系统性与可持续性,是实现碳减排长期目标的关键。

  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能源利用电气化。

  实现能源结构低碳化需要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必然要求大规模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地热、生物质供暖、太阳能热利用等。

  非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会推动能源利用的电气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一次能源电能转化比重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提高。

  此外,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进行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部署。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以当前电力系统为基础,破立结合,逐步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电源的新型电力系统。

  加快构建新型电网系统

  NBD:当下新能源逐步成为主体电源,要想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下一步在电源端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林卫斌:按照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的目标测算,碳中和情景下,在发电量的电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发电的比重需要达到90%以上。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电源结构还需要深度调整,而且是在用电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下的结构性深度调整。

  一方面,要做好加法。要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预计到2060年风光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0亿千瓦以上,在总发电量中占比65%左右;要积极有序发展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预计到2060年水电、核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为10亿千瓦左右,在总发电量中占比25%左右。

  另一方面,要做好减法。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前提下,煤电有序退出主体电源地位。

  NBD: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也是难点。全会也提到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您认为需要实施哪些重要举措来推动这一目标落地?

  林卫斌:首先,要着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增量上和存量上对化石能源的替代。

  其次,提升煤炭和煤电的基础保障和系统调节能力。为此,要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有序核准建设一批产能储备煤矿项目。与此同时,要对(现役)存量煤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开展与新型电力系统相适应的新一代煤电试验,增强煤电机组灵活调峰、快速爬坡等调节能力。此外,要优化煤电机组运行方式,合理调用各类煤电机组,最大限度地发挥煤电机组的经济调节能力。

  再次,要加快构建新型电网系统。电网在能源系统中发挥着关键的平台枢纽作用,需要构建与新型能源体系相适应的新型电网系统。

  最后,储能和氢能是有效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支撑电力系统动态平衡的关键,未来需要加大力度,合理布局储能和氢能。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