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4 00:15:21 股吧网页版
广东率先打破“35岁门槛”!公务员省考年龄限制有望放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广东省2026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发布,全省各级机关计划招考公务员11779名。

  “广东的公告拉开了2026年省考序幕,笔试时间定在12月7日,比去年提前了三个月,考生们需要抓紧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公教育总部研究院专家李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广东一直是单独命题,经常出现创新题型,考生们在备考中要结合特色进行备考。

  除此之外,广东省考的另一变化是放宽了年龄限制:报考年龄为18至38周岁。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最高学历报考的,报考年龄放宽到43周岁。

  “国考招录年龄限制打开,其实就是一个风向标。预计未来省考及事业单位招考年龄放宽将逐步推广,但不会‘一刀切’式全面铺开,而是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分步实施。”华图教育当值CEO李曼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从未来一年的时间安排来看,目前已经进入考公、考编的密集期,很多高校毕业生的备考复习也进入冲刺阶段。

  一位家在四川的高校毕业生林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主要聚焦国考和家乡的省考,这三个月一直都在集中复习行测和申论。

  进入考公考编密集期

  10月25日,2025年下半年事业单位联考就要开启,包括黑龙江、辽宁、安徽、甘肃、重庆、云南等地,均将在当日进行下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

  事业单位联考之后,11月30日,国考将进行公共科目笔试。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则安排在11月29日。

  随后,从12月开始,不参加春季省考联考的多个省份将逐步启动省考,比如广东省考今年的笔试时间为12月7日。

  “我们可以将未来一年考公、考编分为三大核心波段,目前已经进入下半年的小高峰,除了10月事业单位联考、11月国考,从12月到明年1月,包括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省考将开始。第二个高峰在明年春节过后,首先是多省公务员联考开启,另外就是各地事业单位进入上半年招考密集期。”李曼卿介绍。

  第三个核心波段则分散在不同时段,包括选调生考试、军队文职招考、“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报名等。

  “像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是应届生绝对主场,每年有大量岗位仅限应届生报考,但热门岗位竞争白热化,难度也不容小觑。此外,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公务员考试,通常不参加春季联考,而是独立招考,这些考试是目标在这些地区发展的考生的必争之地。”李曼卿表示。

  进入考公、考编密集期之后,目前很多考生的备考进入冲刺阶段。

  林琳已经从学校返回老家进行备考。“目前主要就是在刷题。如果考我们家附近的主城区的话,竞争压力非常大。我也想一次就考上,所以我还可能会选择一些乡镇的岗位。”

  李曼卿表示,面对密集的考试周期,关键在于“梯次报考”。建议考生根据个人求职偏好(如地域、部门)、自身条件与考试的竞争强度,将目标划分为“冲刺型”、“主攻型”和“保底型”。这样就可以理性分配精力,避免平均用力,必要时果断放弃部分机会以确保核心目标的成功率。

  “像多省公务员联考,最大的特点就是同一天考试,使用相似试卷,考生往往只能选择一个省份的一个职位报考,需要做好取舍。”李曼卿说。

  省考年龄有望逐步放宽

  目前考公、考编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近期,以国考放宽招考年龄为标志,国考、省考、事业编考试放宽年龄限制已经逐步推行。

  根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报考条件中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3周岁以下。

  而此前四川省多个城市已经宣布,今年下半年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岗位对年龄的限制放宽到本科38周岁及以下,研究生43周岁及以下。

  省考招录大户之一的广东也放宽了招考年龄。根据刚刚发布的公告,此次广东全省各级机关计划招考公务员11779名,报考年龄为18至38周岁,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最高学历报考的,报考年龄放宽到43周岁。

  那么,未来省考年龄放宽是否将是一个普遍性现象?

  李茜认为,未来省考和事业单位招考全面放宽年龄限制的可能性较高。国考作为招录政策风向标,带动效应非常明显。

  “至于年龄放宽是否会加剧竞争,整体上会有一定的影响,相当于增加了三年的适龄考生,考公、考编人数增加,但是决定性因素还是个人报考岗位的竞争比,比如某一个岗位有成百上千人报名,有的岗位仅有几个人报名,考生重点做好岗位选择即可。”李茜表示。

  李曼卿表示,预计未来省考及事业单位招考年龄放宽将逐步推广,但不会一刀切式全面铺开。年龄限制适度放宽有助于缓解人才断层压力,同时扩大选才范围,尤其在基层岗位和急需专业领域更显必要。尽管报考门槛降低可能使部分岗位竞争加剧,但不会造成大规模竞争激化。

  “在国考、省考中,非应届生可报考的岗位数量占比本来就不是非常高。此外,年龄放宽后,这批‘新考公人’中很多人必须在职备考,所以从精力上看,在国考、省考这种高强度的技能考试中,他们无法占据很大优势。”李曼卿表示,如果后续更多央国企、事业单位能放宽报考年龄,开放一些更看重经验和技能的岗位,也许会更合适这个群体报考。

  如何有针对性备考?

  由于大量的岗位仅限应届毕业生报考,因此国考、省考仍然是应届毕业生的“主场”,但是对他们而言,如何选择自己报考的城市和岗位也非常重要。

  2024年在重庆成功考上事业编的李进告诉记者,应届毕业生考公、考编需要仔细考虑城市、部门、岗位、专业是否对口等因素,不可以盲目选择。“在备考阶段,我自己是基础准备2个月,强化3个月,然后后期冲刺。在考上之前,都是反复地强化练习,不断总结,螺旋式上升进步。”

  2024年考上四川绵阳公务员的黄建告诉记者,考公、考编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否报考竞争激烈的岗位,其次是充分准备。“想一次考试就过,就考虑相对偏远的地方,或者相对而言竞争小的岗位。另外从我的经验来看,很多岗位尽管竞争激烈,但参与者多数是陪考的态度,只要准备够认真,还是有比较大机会的。”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很多高校毕业生也采取了针对性报考的策略,同时他们会尽量平衡秋招与考公、考编。

  家在四川的朱莉就是如此。她告诉记者,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是否对口,来选择合适自己的考公、考编岗位。“我的态度是要平衡秋招和考公、考编,目前的情况是白天的工作时间准备秋招,早晚备考,周末攻难点。”

  想报考重庆公务员的何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目前的复习已经进入强化阶段。“一方面我在网上听一些备考课程,另一方面也有第二手准备,会将一部分精力放在秋招上,我认为一次考上的概率并不大,因此还是要有一定收入支持,不能一直不上班。”

  李茜建议,面对秋招与考公并行的局面,应届生需结合个人条件进行理性规划和多手准备。平衡机会的关键在于“同步推进,留好退路”。不应将全部希望寄托于竞争激烈的公考,而应同步参与秋招,获取优质企业的岗位作为保底。而且两者在笔试和面试环节有共通之处,可协同准备。

  “首先,建议考生先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职业规划等方面来判断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考公,”李曼卿表示,“其次,要平衡心态,秋招和考公考编是可以‘多线并行,动态调整’的。当前至11月底可以作为考公优先期,国考和部分省考笔试集中于此阶段,复习是关键。但在此期间,务必投递一批与自身专业匹配、心仪的秋招岗位作为‘保底’。考生有一个甚至几个企业录取岗位在手,能极大缓解考公冲刺阶段的焦虑,有时反而能发挥出更好水平。”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