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讯(记者汤炜玮、通讯员苏保卫、温泉)10月21日,武汉市委党校校委一行人,到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工委党校调研。
东湖高新区工委党校,是建校不足5年的一所新党校。学校以租代建,节约了土地、投入,盘活现有资源,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向优”。
“这种以改造代替新建的做法给人以启迪,为其他行政区、开发区(功能区)建设党校提供了新思路。此举正是《条例》统筹推进县级党校(行政学院)分类办学,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办学模式创新要求的实践探索。”“建校时间短,编制人员少,但成绩亮眼、作用突出。”调研过程中,大家纷纷感叹。
东湖高新区工委党校还探索“固定党校”与“流动党校”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特色办学。利用固定阵地,抓好区级示范培训,面向全区党员干部,举办各领域培训班60余期,覆盖学员6200余人次。采取“送党课进基层”等流动形式,帮助区内20余家单位,以及长江存储、华工激光、小米、江城实验室等20余家重点企业或科研机构,举办培训活动40余场次,覆盖学员3500余人次。
据悉,该校一门课程获得全市党校精品课比赛第一名,自主开发的主题现场教学课程获评全市精品教学线路,与区工委组织部共同编写的《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选》入选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
“不为我所有,但可以为我所用。”在专业师资缺乏的情况下,他们充分用好《条例》明确的柔性引才政策,发挥高新区高知人员密集的人才优势,借助科创产业发展的实践优势,建立起了包含40余名干部师资,20余名企业家师资,160余名高校、智库师资的柔性引才师资库。
调研结束,大家一致认为,要立足主责主业,围绕开展基本培训抓改革、求创新,锚定从严治校和质量立校谋划长远发展。同时,还要立足自身办学条件、资源禀赋,在体现办学治校特色上提水平、见成效。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