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太平基金总经理与副总经理同日宣布卸任;数月前,相关高管曾收到监管部门开出的罚单。公司“偏科”明显,权益业务规模占比不足9%。
太平基金日前宣布,其总经理及副总经理职务同日发生变动:因工作调整,原总经理曹琦与副总经理邓先虎同日离任,并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同时,董事长刘冬代任总经理一职。
据公开资料,太平基金是国内保险业通过并购方式绝对控股的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其前身为中原英石基金,成立时间为2013年。
最近几年,伴随控股股东的变动的是公司管理层的大范围调整:根据太平基金于2021年9月发布的公告,太平基金原总经理尤象都因个人原因离职,原董事长范宇转任总经理、同时代任董事长,原副总经理季勇、史彦刚转任公司助理总经理,但依旧有高管资格;同月,太平基金宣布焦艳军出任太平基金董事长,在任职三年又四个月后,他退居二线,任集团工会主席;去年12月初,刘冬被任命为太平基金新任董事长,目前在任。履历显示,刘冬加盟太平基金约一年,拥有横跨证券、保险与投资的复合背景,在此之前无太多的公募直接管理经验。
公司总经理变更相对更频繁:自2021年8月起,范宇任总经理,任职近两年;他离任后,邓先虎代理了四个月;随后,曹琦于2023年11月正式接任,至本次离任,任职时长约两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今年7月披露的信息,太平资产因“部分高管人员未经任职资格核准实际履职,向监管部门报送关联方信息档案不完整,保险资金投资非受托人自主管理信托产品”等多项违规行为被处以678万元罚款;其中,曹琦、邓先虎等11名责任人员对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予以警告并处以罚款。
太平基金是太平资产的控股子公司。从公司发展情况看,未能有效借助股东方资源与优势实现扩张。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太平基金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为576.11亿元,在全公募行业近200家机构中排名79位。拉长时间线看,自2021年起,太平基金的整体管理规模就增长较为缓慢,后期甚至被部分个人系公募赶超。
具体来看,至今年年中,太平基金旗下19只债券型基金规模接近452亿元,占比近八成,环比与同比分别下降近14%与9.21%;2只货币型基金的规模为71.39亿元,环比与同比分别下降14.18%与12.95%。唯一一只FOF的规模为2.3亿元,环比小幅增长7%但同比减少了13%。数据还显示,公司旗下多只债基的机构持仓比例超过八成。也就是说,公司债基业务的发展对保险集团内部或机构资金依赖度较高。
相比之下,公司权益业务薄弱:股票型基金有8只,规模为26.78亿元,环比与同比的增长幅度均超过50%;混合型基金14只,规模为23.68亿元,环比与同比的下降幅度均超过20%。上述权益产品合计规模占公司总管理规模的比例不足9%。
太平基金也曾试图突破,最近几年公司先后推出多只量化和指数类权益基金,但目前为止,无一只基金规模突破10亿元。数据显示,公司旗下权益基金中,太平科创精选混合发起式、太平先进制造混合发起式等5只基金的规模不足5000万元,太平量化选股混合A、太平价值增长股票A等5只基金规模不足2亿元;成立于今年1月的太平中证红利指数目前是公司旗下规模最大的权益产品,也是规模最大的指数基金,其规模不足6.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