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民营企业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堵点;引导金融机构聚焦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型企业等创新特色信贷产品,满足差异化融资需求;深化融信服平台建设,做实数字信用、贷款撮合、政策直达、融资增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协同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投入,金融活水为民营经济破解发展瓶颈、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云南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9625.1亿元,同比增长12.8%;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295.13亿元,同比增长15.6%。
云南富宁湘桂糖业有限公司自2011年起获得农发行云南省分行信贷支持,农发行年均为其提供2亿元生产流动资金贷款。公司发挥优势帮扶蔗农提高产量,带动蔗农持续增收,助力产业稳定发展。公司总经理郭光海表示,农发行团队深入了解公司业务模式和融资需求,提供糖贷专属、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农发行办贷效率提升后缩短了放款周期,融资方案在利率、费用上的优惠降低了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为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在信贷准入上,不区分企业所有制性质设置差别准入条件,按照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审;在信贷业务授权和流程上,对符合条件的民营小微企业,执行相应的差异化授权及简化流程;在资源配置上,对民营小微企业适度倾斜,给予民营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差异化定价政策。
云南省积极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今年前7个月,云南省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28.6亿元,累计办理再贴现167.6亿元;同时,通过融信服平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241家,发布金融产品1043款,注册经营主体171.11万户,累计成功对接融资5056.13亿元,年内新增授信2161.65亿元。
巴食川珍农业发展(彝良)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农业科技领域的民营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云南昭通彝良县有5000余亩高山生态种植基地,与200余户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主营竹笋、天麻等特色农产品。
今年2月,巴食川珍公司通过融信服平台向农行昭通分行提交信贷需求,计划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农行昭通分行快速核查企业状况,结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采用免抵押贷款模式的“科技e贷”产品,量身打造了融资方案,审批后为其发放800万元贷款用于原材料采购等。巴食川珍公司负责人黄中权表示,贷款降低了融资成本,还根据生产周期定制了灵活还款方案,为公司扩大规模、拓展市场提供了保障。
“我们始终将支持民营企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多维度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农行昭通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赵鸿介绍,“针对抵押物不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灵活运用‘科技e贷’‘纳税e贷’‘税银通’等产品,依托企业纳税额、知识产权等数据,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纯信用贷款。”针对高原特色农业企业,农行昭通分行还建立了“高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差异化白名单”,名单内企业可以获得最高1000万元的农行信用贷款,并且无需抵押即可获贷。截至目前,农行昭通分行全口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94.99亿元,年增速14.2%,持续为民营企业注入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