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风雨兼程,七十载砥砺前行。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简称“水电对外”)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率先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国有企业,前身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的原水利电力部援外机构。
自1955年开始承担经援工作以来,水电对外作为中国水利水电“走出去”的先行者之一,始终以水为媒、以电为桥,书写着中国企业与世界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壮丽篇章。70年来,水电对外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绿地开发、工程承包等高质量服务,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800多个优质项目。积极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余年来,水电对外在水利电力、基础设施、资产运营、环保水务等领域建成一大批所在国的标志性工程,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能源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生动缩影。
七秩奋斗:
从援外开拓到全球发展的跨越之路
水电对外的历史,是一部服务国家战略、与时代同行的创业史。水电对外前身原水利电力部援外机构于1956年至1958年,先后建成越南春光水闸、蒙古苏赫巴托热电厂,开启了中国水电援外的先河。1964年,水利电力部对外工程公司成立,一代代水电对外人远赴重洋,在27个国家和地区承担近百个经援项目。
改革开放后,水电对外率先“转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1983年正式成立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成为全国首批八大外经企业之一。从尼泊尔博克拉凯兴桥、布隆迪卡因集水电站,到巴基斯坦古都电站、泰国巴帕南水闸,水电对外不仅带动中国大型火电成套设备“走出去”,更在实践中锤炼出独立编标与自营项目能力,实现了从“窗口型”向“实体型”经营的根本转变。
进入新时代,水电对外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建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工程:几内亚凯乐塔水电站成为“印在货币上的中国建造”;苏丹麦洛维大坝是“世界上最长的坝”,与罗赛雷斯大坝加高、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共同成为“中阿友好地标”;哈萨克斯坦玛依纳水电站成为中亚“水电明珠”。2023年,水电对外专业化整合进入中交集团,进一步打通产业链,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70年间,水电对外连续30余年上榜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业务遍及全球,构建起“承包+投资”双轮驱动的投建营一体化发展格局,成为中国水利水电走向世界的“排头兵”。
工程为笔:
描绘“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实景
水电对外聚焦水电和清洁能源,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承建并投产了一批惠及民生、联通区域的水电项目,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走向世界,显著提升了所在国的电力供应能力与基础设施水平。
2012年至2021年,水电对外先后在几内亚孔库雷河流域建成凯乐塔水电站和苏阿皮蒂水电站。凯乐塔水电站总装机240兆瓦,年发电量达11.25亿千瓦时,电站投产后,几内亚可发电装机容量由原来的约120兆瓦增加到约360兆瓦,增长了200%。因电站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几内亚政府将凯乐塔水电站的形象印在2万几内亚法郎纸币上。2019年,电站形象又登上几内亚邮政局发行的“庆祝中几建交60周年”纪念邮票,成为中几友好合作的象征。2021年竣工投产的苏阿皮蒂水电站是几内亚装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该电站还接入西非互联互通电网(WAPP),清洁电力可输送至科特迪瓦、塞内加尔等6个邻国。两座水电站发电量约占几内亚全国总发电量的80%,从根本上改善了几内亚电力短缺的状况。
在老挝,水电对外目前投资运营有南立1—2、南椰2、南公1共3座水电站,总装机44万千瓦,分布在老挝北部、中部和南部,为老挝能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其中,南立1—2水电站装机10万千瓦,累计发电超68亿千瓦时,是老挝中部电网的骨干电源,并在旱季保障首都万象供电、雨季向泰国出口电力,有力支持了老挝打造“东南亚蓄电池”的战略目标。
水电对外在哈萨克斯坦承建的图尔古孙水电站也是“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典范工程。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哈合作首个落地水电项目,图尔古孙水电站总装机24.9兆瓦,年均发电7980万千瓦时,填补了东哈州一半的电力缺口,被列入哈萨克斯坦“2015—2019国家工业创新开发计划”。
作为中国水利水电行业“走出去”的“排头兵”,水电对外在项目中广泛应用中国技术、装备与标准,推动中国标准获得国际认可,展现了中国建造的硬实力,并多次荣获“鲁班奖”“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等国内外荣誉。
责任为帆:
助推绿色发展、属地融合与民心相通
水电对外始终秉持“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本土人才培养和社会责任履行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守护绿水青山,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在秘鲁圣加旺水电站建设过程中,面对安第斯山脉东麓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项目团队在施工前聘请专业环境工程师进行环境监测,并对项目影响范围内的334种动物和105种植物进行了记录存档。项目开工后移栽83种兰花和120株凤梨科植物,救助岩栖伞鸟、负鼠、卷尾猴等野生动物,有效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
与此同时,水电对外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助力绿色环保。在秘鲁圣加旺水电站项目中,采用TBM隧洞掘进技术与气垫式调压室设计,显著减少施工道路和支洞开挖,保护森林面积110.52公顷。该技术也提升了污水处理效率,从源头控制水环境污染。
水电对外项目部还结合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等时间节点,在项目所在地组织开展环保宣传、幼苗培育、垃圾分类等公益活动,寓“绿”于教,将环保理念根植于当地居民心中。
坚持“授人以渔”,培育本土人才队伍。
水电对外坚持“授人以渔”理念,在项目建设中积极吸纳本地就业,并通过“师带徒”“来华培训”“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当地水电技术与管理人才,推动运营团队属地化,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在几内亚,凯乐塔水电站和苏阿皮蒂水电站项目在施工高峰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5000个工作岗位,大幅提高了几内亚的就业率。为提升当地员工技能,2个项目部成立“巾帼班组”等导师队伍,以“老带新”推动技术传承、增加当地人才储备。
水电对外还采取推荐当地员工来华进修、联合当地高校等方式培养人才。2016年,与几内亚政府合作,公开选拔30名学员赴河海大学学习,其中17人学成后受聘参与电站运维管理。2022年7月,联合几内亚科纳克里大学孔子学院,开展新一期的学员培训,再次选拔30名几内亚学员进行为期一年的理论和实操培训。
水电站项目建设还催生了众多配套服务需求,电站人员的住宿、交通、就餐、车辆和重型设备的租赁有力带动了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聚焦民生改善,书写民心相通故事。
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水电对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在柬埔寨、菲律宾、秘鲁、智利、几内亚、加纳等项目所在国积极开展长期性、系统性的社会责任实践,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在扶危济困、志愿服务、捐资助学、改善医疗等方面积极作为,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民生福祉“心联通”作出应有贡献。
在老挝,水电对外长期资助老挝教育事业,实施基础教育帮扶全覆盖,帮助援建学校、扩建校舍、修缮陈旧设施,陆续援建了7所学校,覆盖了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全年级段。2008年4月,出资重建帕贡学校校舍,近20年来,帮助学校建设累计投入近400万元,惠及周边3000多名村民。连续5年组织开展“澜湄书香”公益活动,在老挝2所学校开展长期帮扶,分别设立2个“澜湄书屋”图书室,提供图书及办学用品等,助力当地教育发展。2024年起,着力打造“澜湄绿色课堂”品牌活动,累计开展课程14次,覆盖当地4所高校和中小学。坚持“精准帮扶”理念,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国际姊妹村”老挝琅勃拉邦市听松村系统开展“基础设施+产业+教育”帮扶行动,于2025年援助建成听松村幼儿园并顺利竣工移交,成为国际减贫合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范本。
70年来,水电对外从援外启航,向全球迈进,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践行共建“一带一路”,以水电之光点亮万家灯火,以工程之美编织合作纽带。面向未来,在中交集团“三个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水电对外将围绕“六四六”战略,勇担“水电报国”使命,深入实施“四商六链”发展路径,持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新篇章。
数据来源: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