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4 08:41:40 股吧网页版
乡村振兴新动向: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丨四中全会解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北京报道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0月2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会议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是在“十四五”的基础上,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更全面、系统、深入的迈进。“十五五”和“十四五”具有延续性,公报继续强调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根本立场,并凸显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

  赵霞表示,公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突出强调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这意味着在“十五五”期间农业发展核心动能的转变,要更加强调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的赋能作用,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来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的提升,这是驱动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新引擎。

  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前不久,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国家粮食安全是有充分保障,脱贫攻坚成就成色更足,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

  其中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去年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超96%。

  在此基础上,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接下来五年的“三农”工作划定了重点。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处长、研究员高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次会议对“三农”工作的部署,强调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性地位。

  赵霞表示,会议进一步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考量,凸显出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

  城乡融合是“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这次会议继续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强调。

  赵霞表示,乡村建设仅靠农村内部资源是不够的,应该促进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十五五”时期将推动城乡之间深层次融合,逐步打破各种制度壁垒,促进人财物等要素双向自由流动。

  赵霞列举了接下来城乡融合工作的两个重点。第一,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在坚守红线的前提下,可能会逐步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进一步打通资本下乡的通道。第二,将会进一步推动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资源更多向乡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这是稳定农村人口、吸引人才下乡的非常关键的举措。

  会议提出,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高鸣认为,这是“十五五”时期“三农”工作应该着重关注的要点之一。在“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的目标主要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十五五”时期,除了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还特别强调要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推动乡村具备更加完善的教育、医疗、养老和基础设施等现代生活条件,是实现乡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和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体现。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会议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在受访专家看来,这是对“三农”工作部署的显著变化,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高鸣认为,这一部署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也为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赵霞表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需要科技赋能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意味着在“十五五”期间农业发展核心动能的转变,要更加强调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的赋能作用,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来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的提升,这是驱动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新引擎。

  具体到落实层面,胡冰川认为,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攻克种业“卡脖子”问题,推广智能农机与农业大数据应用;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使用生物饲料、可降解农膜等替代高污染投入品,推广节水灌溉与有机生产;同时推动规模化经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单产水平,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业链增值,兼顾农民增收、农业竞争力提升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此外,高鸣认为,一方面要强化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另一方面,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根据公报内容,这也是接下来五年“三农”工作的一个重点。

  赵霞表示,“十五五”时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重点将从“硬件”基础建设更多转向“软件”和“硬件”并重,突出“内涵”和“活力”。建设重点将不仅是修路、改厕、美化环境,更是要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创造更多本地就业和创业机会,让乡村不仅能安居,更能乐业,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

  在政策上,赵霞认为,接下来可能会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产业引导基金、乡村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以及鼓励城市人才、科技、资金“下乡”的激励政策。

  “十四五”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政策的惠及面、覆盖面越来越广,制度体系也越来越成熟完备。韩俊介绍,“十四五”以来,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0.8万亿元,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到10%以上。在此基础上,会议明确,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胡冰川认为,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要完善政策体系,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效率。例如,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优化粮价形成与补贴机制,强化对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顺畅流动,实现城乡产业协同与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政策真正转化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持续动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