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生衍万物”生物制造产业价值伙伴大会在上海举行,上海首支生物制造产业基金在会上启动,“生物制造产业价值伙伴”宣告成立,为这一未来产业发展注入了“资本+生态”双动力。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在致辞时介绍,今年上半年,在上海发生的科技企业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都排名第一。生物制造产业基金的成立,将为繁荣上海科技创新生态注入新动力。
生物制造被写入了202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这个产业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如酶),通过生物反应过程规模化生产产品,其本质是让生物充当“微型工厂”,将原料转化为各类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材料、化工、能源等行业,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格局重塑。
当前,生物制造是全球科技竞争的一个热点。美国、欧盟、日本都将其列为战略性产业,美国国家新兴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计划未来5年投入150亿美元,支持生物制造创新。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已近万亿元,发酵产能占全球70%以上。国内一些投资人认为,生物制造是未来10年中国最值得长期投入的产业方向之一。
在全球竞争格局中,上海具备得天独厚的创新优势——拥有全国最完整的合成生物学科研体系、顶尖高校与科研院所聚集、高标准生物制造企业不断涌现。
上海首支生物制造产业基金由道彤投资与奥浦迈共同发起,采用“C(产业链主企业)+VC(专业投资机构)”双轮驱动模式,将奥浦迈作为细胞培养基龙头企业的产业优势、道彤在早期医疗与合成生物投资的经验优势相结合,旨在整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企业成长。
“生物制造的产业化是一场系统工程,需要‘耐心资本’与‘长期伙伴’共建。”道彤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孙琦说,“我们希望以轻量化、开放、协作的方式,让科研‘种子’找到产业‘土壤’,让企业的需求对接资本‘活水’,形成可持续的创新生态。”
奥浦迈董事长肖志华表示,作为生物制造产业链上游的上市公司,奥浦迈了解这一产业的发展痛点与应用潜力。“希望通过基金平台,将我们的产业经验与道彤的投资智慧深度融合,发现、培育和支持生物制造产业链上拥有核心技术的‘明日之星’。”
这支基金已通过上海国投公司遴选,成为上海先导产业母基金的子基金。上海国投先导基金总经理温治在主旨演讲中指出,真正的产业资本不只是资金供给者,而是创新体系的“放大器”和“产业生态赋能者”。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产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为上海先导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除了产业基金,“生物制造产业价值伙伴”的成立也备受关注。首批联席会成员包括华东理工大学、江南大学、道彤投资、奥浦迈、梅花生物、诺和控股、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等 7 家机构,覆盖投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价值伙伴联席会”将围绕资源与平台共享、技术与成果转化、应用与资本协同、人才与生态共育4个方向展开协同,旨在建立常态化开放机制,打通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技术—场景—资本”循环落地,联合培养兼具科学与产业视角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制造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