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至24日,北京上市公司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组织会员单位走进电力类中央国有企业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开展以“ESG与可持续发展”为专题的第二场调研座谈活动。本次活动由北京证监局指导,协会主办,中国核电承办,北京上市公司协会副理事长、理事、监事、副秘书长,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相关领域负责人、媒体记者以及协会秘书处专职工作人员等50余人参加活动。
此次调研座谈活动以“调研参观+座谈交流”的形式开展。10月23日,代表们共同走进了被誉为“中国核电摇篮”的秦山核电基地。调研亚洲规模最大的核电科技馆,系统了解了核能技术体系,深切感受到清洁能源的战略价值;置身百万千瓦机组的心脏地带—主控室模拟机和方家山作业管理中心,近距离了解了核电站“神经中枢”的运作机制,体会到了中国核电在安全管理、精细化运营方面的硬核实力;考察同位素生产基地,见证了核电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这一系列沉浸式体验,全方位展示了中国核电在安全管理、技术创新、生态共建等领域的企业担当,更彰显了核电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实践。
10月24日,协会秘书长李洪海在致辞中表示,上市公司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更要将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入战略核心。这关乎长期风险抵御能力,更是赢得投资者信赖、吸引优秀人才、引领行业创新的关键。上市公司必须积极践行绿色运营,推动低碳转型;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共进的商业生态;以透明高效的治理,夯实发展根基。将ESG理念转化为切实行动与优异表现,方能行稳致远,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赢得未来。
中国核电董事会秘书张红军对与会上市公司代表表示欢迎。座谈交流中张红军介绍了中国核电的整体发展情况与核心业务领域。作为中国最大的核电运营商之一,中国核电自2015年A股上市以来,已从纯核电企业转型为“核能+非核清洁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能源企业。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控股在运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达2500万千瓦,新能源控股装机容量超4367万千瓦,累计安全运行超307堆年。公司始终坚持“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使命,致力于提供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张红军结合中国核电的实践成果,从ESG认知、披露趋势与具体案例三大方面,分享了公司的ESG实践之路。他重点阐述了中国核电独创的“CNNP”工作路径(可靠、可亲、低碳、赋能),包括完善治理架构、制定专项规划、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核能供暖等工业供汽项目(如“和气一号”),以及通过“魅力之光”科普活动提升公众沟通效能。中国核电自2012年起连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24年响应监管要求升级为可持续发展报告,系统性展示其在环境、社会与治理领域的履责绩效。
本次调研走访活动也邀请到了东方财富证券何然给参会代表就上市公司ESG监管要求、评级规则与管理策略做了详细分享与解读,并就上市公司提出的困惑做出解答。
与会上市公司代表踊跃发言,分享各自对ESG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大家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有的代表提出,企业应将ESG理念贯穿于日常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制造业企业要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再到售后服务,都要注重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平衡发展。有的代表强调,要建立完善的ESG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披露企业在ESG方面的表现,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在调研座谈活动圆满结束之际,李洪海对本次活动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向与会各方致以诚挚谢意。他强调,上市公司高度重视ESG与可持续发展,兼具重要性、必要性与深远战略意义。其重要性在于,健全的ESG体系是公司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能有效管理环境与社会风险,提升运营效率与供应链韧性,是构筑企业长期价值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柱。其必要性体现在,这是回应监管机构、投资者及社会公众日益增长期望的必然要求。完善的ESG实践与信息披露,已成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吸引长期价值投资者的“新通行证”,关乎企业声誉与市场信用。其核心意义在于,将ESG融入企业基因,能驱动创新与转型升级,引领绿色增长。这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在高质量发展时代抢占先机、实现基业长青的根本路径。
通过这次热烈的交流,参会代表们对ESG与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也为各上市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践行ESG理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市公司将在ESG领域取得更大的进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