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深夜,天山南麓戈壁深处,国神哈密煤电公司大南湖二矿采场灯火通明。矿卡司机张眉红搓了搓布满老茧的双手,利落地攀上驾驶室。作业间隙,他掏出女儿画的漫画——稚嫩笔迹写着“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这辆载重百吨的“钢铁巨兽”在他手中平稳启动。
数月前,这个驾驶室是采煤队队长刘吉林最沉重的牵挂——里面坐着一位技术顶尖却会突然“断片”的老师傅。

图为张眉红工作间隙观看女儿画的安全漫画
41岁的张眉红脸上刻着20年矿卡生涯与戈壁风沙留下的印记。来此之前,他辗转各地厂矿跑运输,练就了“拼产量”的作风。
“那时困了就用冷水泼脸,多拉一趟就多挣一趟。”
然而这套“硬功夫”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大南湖二矿碰了壁。长期疲劳驾驶让他出现致命的“间歇性瞌睡”。在如盘山公路般的作业面上,几秒钟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
电子监控系统捕捉到异常。刘吉林立即安排他停岗学习,启动“六必谈六必访”机制。
“老张,咱算算疲劳驾驶这三本账。”刘吉林递过浓茶,“经济账——学习期间收入减少,影响孩子学费老人药费;责任账——出事损设备影响生产;最关键的是家庭账。”他注视着张眉红布满血丝的双眼,“你是家里顶梁柱。要是出事,老父亲、妻子、儿女,往后指望谁?”
这句话击中汉子内心最柔软处。他垂下头,粗糙双手捂住脸庞。家里残疾的父亲、操劳的妻子、求学的儿女——全家重担都在他肩上。
恰逢矿上开展安全寄语活动,女儿寄来的漫画成了他最珍贵的宝贝。
矫正学习期间,安全教育片中因疏忽导致的家庭悲剧让他脊背发凉。遇难者家属的哭喊声中,他猛然想起女儿甜甜的笑脸和画上的期盼,额间渗出冷汗。
“那个画面,这辈子都忘不了。”

图为张眉红对照点检表认真检查车辆
复岗时,张眉红郑重承诺:班前充分休息,班中绝不疲劳驾驶。他不仅深刻反省自身问题,更结合二十年经验,主动提出矿卡油耗科学评比的合理化建议。从被动管理的“老师傅”,蜕变为主动建言的安全“主人翁”。
如今在装车间隙,人们会看到一个崭新的张眉红:他不再蜷在驾驶室里硬撑,而是站在平台上舒展身体,任戈壁的清风吹散倦意。他常指着作业面对年轻司机说:“瞧见没,咱们这活儿,每一步都要踏在‘安全’这两个字上。”
望着他在班前会上专注学习的背影,刘吉林欣慰地说:“‘六必谈六必访’唤醒了老张的安全意识。他的转变,说明安全规程已融入血脉、成为信念。”
现在,每当启动矿卡,张眉红总会凝视女儿的那幅漫画。那不仅是孩子的纯真期盼,更承载着一个儿子、丈夫、父亲的全部担当。这场蜕变,是普通矿工为“家”与“责任”写下的平安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