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总额冲刺万亿元的进程中,广州、上海、北京分别耗时31年、28年与25年。
而作为全国最晚全面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城市,深圳却以“加速度”跑出了新纪录——
仅用了不到15年。

制图:百度文心助手
万亿元资金如何快速归集?结余资金又该如何实现保值增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获悉,深圳能在短短15年内达成这一历史性突破,核心在于两大支柱:一是制度覆盖面的持续拓宽,二是管理能力的不断升级。具体来看,从坚持“愿缴能缴”以扩大缴存群体,到创设利息补贴制度增强缴存吸引力,再到合理调整缴存比例与基数上下限,以平衡职工权益与企业负担。
每经记者同时了解到,依据国家相关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保障提取与贷款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可将结余资金转存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目前,深圳公积金中心的结余资金主要通过转存定期存款的方式进行管理。
“净贡献”群体大
深圳2010年12月20日才全面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但截至9月28日,深圳住房公积金归集资金已累计破1万亿元。
与深圳相比,其他三个一线城市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都很早。北京和广州均是1992年,两个城市分别在2017年、2023年达到万亿元规模,上海则是从1991年到2019年走完了万亿元征程。
对于深圳住房公积金归集资金能在不到15年时间突破万亿元,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是深圳从一开始就不断扩大缴存覆盖范围,不仅涵盖了非公有制企业,还将灵活就业群体纳入其中,这样的覆盖广度在国内较为领先。
二是从人群结构特点来看,深圳的年轻人和新市民数量众多,全市人口平均年龄约33岁。而在购房需求方面,深圳居民的平均首次购房年龄约38岁,这意味着大部分年轻人目前尚未进入购房阶段,也就暂时不需要通过公积金贷款或大量提取公积金来支持购房。
“从财务角度分析,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其公积金缴存额通常会大于提取额与贷款额度之和,长期处于‘净贡献’阶段。这种普遍的‘净贡献’状态,使得大量资金持续注入公积金池,为互助合作性质的公积金基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撑,再叠加缴存范围不断扩大的因素,进一步推动了深圳公积金规模的壮大。”李宇嘉补充道。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在提升公积金使用便利性上同样发力。
截至2025年9月底,深圳全市用于支付房租的提取额超2600亿元(深圳租房提取金额及其占提取总额的比重均排在全国首位)。
同时,深圳公积金中心不断拓宽提取渠道,简化提取手续,实现“能提尽提、应提尽提”。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住房公积金提取额达6000亿元,其中用于住房消费的提取占比超过87%。
京沪公积金增值收益超百亿元
归集是基础,使用是目的。近15年来,深圳公积金中心也不断优化、创新提取和贷款政策,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如在全国首创“商转公”贷款“零材料办”业务新模式。近两年,深圳还推出住房公积金贷款“带押过户”模式,进一步为职工购房节约成本。
截至2025年9月底,深圳已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超53万笔、3800多亿元,支持职工购房面积约5100万平方米。
每经记者了解到,为切实保障资金安全,深圳公积金建立了一套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跟踪的风险防控体系并依托信息化手段持续提升风险防控效力,牢牢守住职工的“钱袋子”。
尽管四城增值收益规模存在差异,但增值收益分配方向基本一致。

出处:北京住房公积金2024年年度报告

出处:上海住房公积金2024年年度报告
2024年,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最多的是上海,达到137.13亿元,同比增长10.87%,当年增值收益率(当年增值收益与当年月均缴存余额的比率)1.67%;北京增值收益约117.74亿元,同比增长1.5%,增值收益率1.5%;广州增值收益46.88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值收益率1.58%;深圳增值收益45.70亿元,增值收益率1.43%。
增值收益分配主要用于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管理费用、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上交财政管理费用、上缴财政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等。
其中,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占据大部分,广州和深圳去年提取这部分补充资金都超过40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