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孟培嘉)10月24日,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谈到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体会时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全会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突出位置,不仅为当前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十五五”时期科技与产业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扎根科技与安全领域的民营企业家,自己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他表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从“技术突破”迈向“应用落地”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进程中,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形态,正成为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键桥梁”,其广泛应用将深刻重塑生产方式、组织形态与安全格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过去几年,大模型的突破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大脑’的潜力,但仅有‘大脑’还不够,产业需要的是能‘动手’的‘员工’。这正是智能体的价值所在——它不仅是技术演进的产物,更是打通科技与产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载体。”周鸿祎认为。
他进一步表示,当前,大模型推理能力显著提升、模型开源免费、推理算力成本持续下降,三大条件叠加,推动人工智能从“上半场”的模型训练,全面进入“下半场”的应用落地。而应用落地的核心正是智能体。如果说大模型是“大脑”,那么智能体就相当于给大模型装上了“手和脚”。与传统大模型相比,智能体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执行”的质变,具备四大核心能力:任务分解与自主规划、记忆与知识沉淀、工具调用、多智能体协作。
他还表示,智能体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推动组织形态的变革。未来,每位员工都可能成为“智能体指挥官”,管理数十甚至上百个“数字员工”。当个体能力被智能体放大,人类将从执行者转变为规划者、监督者、决策者与管理者,成为“超级员工”;当整个企业实现人机协同,组织将进化为高效、敏捷的“超级组织”。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生产力结构的重构。
“在拥抱人工智能,特别是智能体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人工智能越强大,其伴生的安全风险也越严峻。值得警惕的是,智能体正在颠覆传统的网络攻防格局。”周鸿祎认为,发展智能体,必须坚持“安全先行”原则。一方面,应通过“以模制模”的手段,解决大模型的系统安全、内容安全问题,缓解“幻觉”问题,以及防止智能体失控;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安全智能体”,复刻顶尖安全专家的分析逻辑、响应策略和处置经验,实现安全能力的规模化复制与持续在线。企业只要有算力,就可以部署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安全智能体,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永不疲倦的“虚拟安全专家团队”。这不仅能有效弥补当前网络安全人才严重短缺的短板,更能给安全响应速度带来飞跃。更重要的是,只有安全智能体才能适应未来“机器对机器、模型对模型”的对抗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