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邓浩
L4自动驾驶作为过去10年最热门的赛道之一,几经沉浮,最近又开始吸引市场关注。
10月23日,无人配送领域的头部公司新石器官宣D轮融资超6亿美元,以金额计,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一笔私募融资,也是今年内中国私募领域最大的融资之一。

(图片来源:新石器官方微信公众号)
实际上,一级市场投融资趋冷的大环境下,资金更青睐可以有“造血”能力的公司。
10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新石器获悉,在今年上半年,其已经实现连续单月盈利,并预计明年能实现全面盈利。今年年底营收或达10亿人民币量级。
新石器无人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余恩源表示,“今年整体交付规模,目前还没完全统计,但肯定超过1.5万台,明年目标是至少10万台。”
产业爆发在即
从产业实际和资本市场来看,今年以来,行业头部几家公司对外销量目标几乎都是翻倍增长。A股市场的无人配送概念,也顺势迎来了一波“热钱”大炒。
相比于载人落地的艰难,商用载货场景,成为业内玩家不约而同探索的突破口。
根据国海证券的统计,目前中通快递已投入约1000辆,圆通速递投入近500辆,韵达股份投入超100辆,申通快递投入超200辆。
此外,今年4月,中通快递与新石器展开合作,计划未来落地10000台无人车。顺丰控股已投入超800辆,预计2025年无人车规模将扩至8000辆。
余恩源也表示,“在无人配送领域、城市商用车RoboVan领域,L4级自动驾驶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场景。其中标志性事件就是今年9月,我们的交付量突破了1万台这个拐点。目前我们每月交付约2000多台,到今年年底、明年年初,计划将单月交付量提升到3000台以上。”
事实上,供给层面的突破,也是无人配送产业爆发的基石。
首先,智能驾驶技术正在走向成熟。比如记者在临港调研白犀牛时获悉,目前行业无人物流车行驶车速在40公里/小时,线路也比较固定,基本可以实现安全运营。
其次,成本快速下降。得益于汽车智能化发展,激光雷达、域控制器等价格下降很快,比如激光雷达早期可能需要10万元/台,现在在千元级。目前一台无人车的BOM成本普遍下降到10万元以内了。
此外,不少业内公司基于需求定价,让利下游客户,同时创新商业模式,普遍采用车辆硬件销售,加上软件FSD(无人驾驶系统)的收费方式推广产品。
对于新石器来说,不断提升客户分散度,成为其开拓市场的核心策略。
据了解,新石器把客户分为KA、大B、小B三类。其中,KA客户基本覆盖整个快递行业,从顺丰、京东、邮政,到“三通一达”、极兔速递。目前在快递KA领域,其市场份额仍超过70%。
小B客户方面,滴滴货运是典型代表——它作为平台,收集小B需求后向新石器下单;此外还有泛城配市场的客户,比如医药、生鲜、布草等城配场景的中小B,这类客户分散度很高,目前已有几百家。
余恩源透露,“早期创业时(2022-2024年),我们只有京东、顺丰、中通等少数KA客户;到2025年,我们重点进攻小B市场,目前每月2000台的出货量中,有1000台来自小B市场;明年目标是让70%-80%的出货量来自小B市场,KA和大B市场占比降至20%-30%。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服务更广阔的场景,创造更高的价值。”
出海扩圈加速
对于无人配送的头部公司而言,加速出海成为又一个相对一致的战略选择。
比如九识智能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阿联酋、奥地利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品落地,预计年底在海外部署超过千台车辆。
其中,九识智能在新加坡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为新加坡最大连锁零售Fair Price承担日常配送任务;在中东则与迪拜道路与交通管理局(RTA)签署合作协议,并与阿联酋国家邮政7X落地了合资公司;在日韩等其他市场也已完成当地首台无人物流车辆部署,进入场景验证阶段。
新石器也在今年10月,和总部位于阿布扎比的AI科技企业K2集团合作,获取了阿联酋地区发出的第一张RoboVan牌照。此前7月,新石器则与韩国仁川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RoboVan在韩国的落地。
余恩源透露,“我们和K2的规划是,到明年年底,在阿联酋范围内实现5000台无人车的部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新石器获悉,公司计划将中东作为出海先行桥头堡,之后会于今年年底在东北亚、东南亚、欧洲以及香港地区陆续打造“样板间”;明年中东会进入规模化起量阶段,同时东北亚、东南亚、欧洲的2-3个地区或国家也会开始起量,预计规模在百台级;到2027年,海外市场年销售量目标是5000-10000台。
不过,海外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加上法规、数据等问题,成为出海公司必须面对的挑战。
余恩源也表示,“出海第一个难题是法律法规空白。中国无人配送赛道全球领先,海外没有成熟参照物,所以我们出海首先要把中国的管理办法、合规体系输出去。比如这次阿联酋给我们发牌照,我们和当地政府联合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明确政府治理流程、界定责任边界等,这套合规体系非常复杂,也是出海的核心门槛。”
此外,第二个难题是本地合规要求。几乎所有国家都要求数据本地化,不能出境,这意味着新石器要在当地部署独立的训练服务器、推理服务器,还要保证本地训练的模型与国内主线模型同步。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很少做过这类事,而且未来要面对几十个国家的不同要求,如何控制成本是很大的挑战。
对于业内公司而言,着眼于技术扩圈或许是一个可行的方式。比如在智能驾驶领域已经流行的“无图”算法,可以不需要提前采图,能实时规划路线。
余恩源坦言,“(无图技术)对海外拓展的帮助更直接,海外很多国家对高清地图的合规要求极高,采集和使用都有严格限制,成本也很高。无图技术绕开了高清地图这个门槛,不需要采集当地地图,直接用视觉算法和实时感知就能运行,大大降低了出海的合规成本和难度。”